青灯轻剑斩黄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2章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玄桢记,青灯轻剑斩黄泉,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卷首语
《大吴律?田律》载:\" 凡民间隐匿田亩者,一亩笞十,十亩加一等,笞杖累刑以百杖为限;若宗室勋贵犯之,笞杖各加二等,所隐田亩没入官田,租银按正额三倍追赔,田界标识悉令复原。其界石苔藓需南北覆苔各占其半,有司勘验时需丈量苔痕宽度、密度,绘图标注。若南侧苔痕少于北侧三成以上,或有灼痕、凿痕等改易痕迹,即论以 ' 改易田界 ':主犯杖八十,发边卫充军;从犯杖六十,枷号三月示众。里正知而不报者,杖四十,罚俸一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永熙六年孟冬,庐山云雾在山谷间翻涌如沸汤。谢渊跟着樵夫王三踏上羊肠小道时,草鞋陷入湿滑的腐叶堆,腐殖土的气息里混着若有若无的铁锈味 —— 那是新翻土地特有的气息。王三的柴刀在雾中划出弧线,刀刃上凝结的晨露滴落,在杂草根部溅起细碎泥点。
\"大人看那茶垄。\" 王三的声音像浸了山雾,低沉而湿润。谢渊拨开半人高的蒿草,眼前的茶田让他瞳孔微缩:本该齐整的茶垄东倒西歪,新土翻起的痕迹间,几簇嫩芽倔强地探出,但叶片上凝结的晨露,只沾在东侧的叶尖。他蹲下身,指尖抚过界石表面,北侧布满铁线蕨状的苔藓,南侧却光滑如砥,石缝里还嵌着新鲜的凿痕。
《大吴会典》的记载在脑海中浮现:\"界石苔藓需南北均覆,以示田界久立。\" 谢渊从青布囊中取出《田界勘验图》,绢布上的朱砂网格在雾中泛着暗红。他蹲下身,炭笔在界石表面游走,北侧铁线蕨状的苔痕被精准勾勒,南侧光滑石面却只留下浅淡的笔痕。笔尖划过凿痕时,木屑落在袖口,与七年前魏王庄田界石的损伤形态如出一辙 —— 那年正是庄头用滚水浇烫南侧苔藓,伪造出 \"田界初立\" 的假象。
王三的柴刀切入泥土的声响惊飞了草间螟蛉,腐殖土翻涌的刹那,艾草混着硫磺的气息扑面而来。谢渊的手指在新土中停顿,这种异常香气与田册火漆如出一辙。当碎瓷片的边缘划破指尖,他凑近细观:豆青釉色润泽如玉,底足阴刻的 \"宁\" 字小如粟米,笔法与宗人府地窖出土的宣德年间茶盏完全一致。这个发现让他想起泰昌帝临终前的警示:\"宗室器物必有暗记,需察于微末。\"
\"庐山北麓多黑壤,此处红壤却占三成。\" 谢渊将泥土铺在勘验图上,用银匙丈量色泽分层。茶垄间距的异常让他瞳孔微缩:每株茶树间隔三尺三寸,正是《大吴农书》中 \"军屯伪装民田\" 的标准间距。去年在辽东卫所,他曾在同理间距的田垄下挖出兵器,此刻庐山的茶根下,是否也埋着同样的隐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