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菠萝梅的张浩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0章 岁末守暖,纨绔帝业,爱吃菠萝梅的张浩渺,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建安二十八年腊月廿三,小年至,寿州城的灶间飘起糖瓜香。明渊特意命人送来“护生灶王爷”画像——画中灶君身着绣着谷穗的红袍,左手抱虎娃,右手执“护生簿”,榜书“人间烟火暖,护生岁岁安”,正是少年亲自构思的模样。苏国公将画像贴在护生堂的灶间,见虎娃们踮脚摸灶君怀里的襁褓画,指尖蹭到明渊题字的金粉,笑闹着说“金粉是灶王爷撒的暖糖”。
灶台上摆着明渊送的“护生糖瓜”,瓜身刻着甲叶与龙鳞的合纹,中间嵌着颗炒米——是苏国公当年在北疆教明渊炒的“护生米”,说“炒米响三声,寒冬退三里”。虎娃们举着糖瓜追跑,糖丝牵在护生灯的光影里,竟把明渊画的“暖”字,拉成了会晃悠的线。苏国公望着他们的笑靥,忽然想起明渊在信里写的:“小年要吃甜,让虎娃们的牙尖沾着暖,梦里就不会有寒。”
巳时初刻,护生堂的“送灶礼”开始了。虎娃们捧着明渊赐的“灶王轿”——用护生草编的小轿,轿帘绣着铠甲与龙袍共抬襁褓的图案,轿顶缀着明渊小时候戴过的长命锁残片,晃一晃便发出清响。苏国公带着他们将轿抬到灶前,听老郎中念明渊亲撰的《护生灶文》:“灶火暖襁褓,灶烟绕护生,今送灶君归,代禀人间安——陛下说,虎娃们的笑,就是给上天最好的礼。”
灶火映着虎娃们的脸,把明渊画的灶君像,投在墙上晃成了暖融融的影。穿绿布衫的小丫头忽然指着画像上的襁褓:“灶王爷怀里的小被子,和陛下送我的一模一样!”她掀起衣角,露出明渊去年送的护生肚兜,兜面上的甲叶纹,果然和画像里的襁褓边纹一模一样——那是明渊照着苏国公铠甲描的,说“让灶王爷也带着叔叔的暖,守着虎娃的灶”。
午时初刻,明渊的快马送来“小年御膳”。食盒里除了糖瓜、年糕,还有个陶制小灶——灶身刻着寿州的街巷图,烟囱处插着明渊亲手折的纸铠甲,旁边放着张小画:龙袍少年蹲在陶灶前,给铠甲小人递糖瓜,注着“叔叔喂我吃灶糖时,铠甲上沾着糖丝,像挂着暖棱子——如今换我给叔叔的铠甲‘粘暖’啦”。苏国公摸着陶灶上的街巷图,认出其中一条歪歪扭扭的路,正是明渊五岁时画的“护生巷”,如今竟成了陶灶的花纹。
虎娃们围过来分食御膳,小丫头把糖瓜掰成两半,一半塞进苏国公手里,一半举给画像上的灶君:“给叔叔,给灶王爷,你们都要把暖,囤进虎娃的肚子里呀。”糖瓜的甜香混着灶火的热气,在护生堂里漫开,苏国公忽然想起明渊第一次吃灶糖的模样——那时孩子躲在他的铠甲后,攥着半块糖瓜不敢咬,如今却让全天下的虎娃,都知道了“小年的甜,是有人把暖,熬成了糖丝”。
申时末刻,寿州的街巷响起“送灶”的铜锣声。虎娃们举着明渊送的“暖光灯笼”——灯罩绘着灶君赐福图,灯架是铠甲的甲叶形状,灯穗缀着明渊刻的“安”字小木牌。队伍走过护生谷田时,灯笼的光映着残雪,把明渊设计的“护生田界碑”照得发亮——碑上刻着“田护虎娃,虎娃护田”,是明渊用狼毫写的,笔画间藏着虎娃的指印拓痕,说“让土地知道,它护着的娃,也在念着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