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m白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5章 琴键上的流金岁月,云麓词心录:白云着,zym白云,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青砚将洞箫递给煜明,两人并肩站在窗边,箫声与琴声相和。煜明望着窗外被雨水洗得发亮的梧桐叶,忽然想起今早青砚说的\"新茶般的清鲜\"——原来这清鲜并非来自音符本身,而是来自这些老人对生活永不枯竭的热爱。他忍不住低声吟出:\"此乐韵留心窦\",这是《如梦令》的结句,此刻从他口中念出,竟像是替所有在场的人说出了心声。
合奏结束时,老人们互相击掌祝贺,笑声像音符一样在琴房里跳跃。有人拿出自家做的茶点,有人分享新淘来的乐谱,那场景活脱脱就是\"妪翁风采韵犹传,岁月峥嵘未减\"的现实版。煜明看着他们围坐在一起讨论下一场雅集的曲目,忽然觉得时间在这里仿佛放慢了脚步——不是因为衰老,而是因为热爱让每一刻都变得饱满而悠长。
青砚将\"琴韵时光录\"册页递给煜明,指着其中一页空白处说:\"替我们填首新词吧,就写今天这光景。\"煜明接过笔,看着老人们笑谈的模样,又望了望窗外重生的绿意,提笔写下:\"雨过琴房清透,弦上光阴如绣。银发映朝阳,弹落星辰满袖。知否,知否?应是韵长情厚。\"
写完,老人们围过来看,陈老先生念着\"弹落星辰满袖\",忽然哈哈大笑:\"好个'弹落星辰'!我们这把老骨头,倒真成了摘星人了!\"笑声中,煜明看见那位用口琴的老奶奶将丈夫的照片摆在琴谱旁,照片上的年轻人笑得灿烂,与此刻琴房里的老人们重叠在一起,仿佛五十年的时光,不过是琴键上一个轻快的琶音。
第三章 雅集留韵,情满云麓
春日雅集定在农历三月初三,云麓山的杜鹃开得正盛。琴房外搭了简易的舞台,青石板铺就的场地周围摆满了老人们自家种的盆栽,其中一盆文竹上还挂着煜明写的词笺:\"时光静美韵中藏,岁月流金难忘\"。
煜明和青砚早早来帮忙布置,将电子琴和音响调试妥当。陈老先生穿着熨帖的中山装,正在检查演出顺序,银发梳得一丝不苟,倒真有几分\"老骥伏枥\"的英气。那位用口琴的老奶奶带来了亲手做的梅花糕,分给大家时笑着说:\"尝尝看,有没有'琴音袅袅室中温'的暖意?\"
观众席渐渐坐满了人,有老人们的家人,也有闻讯而来的山民。煜明注意到前排坐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正好奇地盯着舞台上的钢琴,像极了《琴韵时光》里\"心底欢歌岁月酬\"的注脚——音乐的传承,原是这样无声地在岁月中流淌。
演出在《老年乐韵》的合唱中拉开序幕,老人们站成整齐的队列,歌声里带着岁月沉淀的厚重,却又不失明快。青砚低声对煜明说:\"你听这和声,像不像'老骥伏枥志犹存,琴音袅袅室中温'?\"煜明点头,看见台下一位坐着轮椅的老爷爷正用力鼓掌,眼中闪着泪光,那是文档中\"鹤岗同窗\"里的一员,因身体原因不能再弹琴,却从未缺席过一次聚会。
接下来是钢琴独奏《致爱丽丝》,陈老先生坐在琴凳上,深吸一口气,指尖落下时,整个场地都安静下来。煜明站在后台,看见阳光透过他的指缝,在琴键上投下细碎的影子,那些影子随着音符跳动,竟像是谁把时光剪成了片段。当弹到中段的颤音时,他想起第一次在琴房听见的\"新茶般的清鲜\",此刻才明白,那清鲜里藏着的是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该我们了,\"青砚碰了碰煜明的胳膊,两人抱着洞箫和古琴走上台。他们准备合奏一曲《平沙落雁》,与老人们的钢琴形成中西合璧的呼应。煜明调弦时,看见那位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正趴在舞台边缘,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他的琴弦,忽然想起《西江月·老年音乐时光》里的\"老年学子韵情长\",这\"长\"字,原是要传给下一代的。
琴箫声起时,山间的风也似乎静了下来。古琴的泛音空灵,洞箫的旋律悠远,与远处隐约的钢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种奇妙的和谐。煜明闭着眼,仿佛看见无数音符从指尖飞出,落在杜鹃花上,落在观众的肩头,也落在老人们含笑的眼角。他想起昨夜写的句子:\"艺术人生永不休\",此刻在这天地为幕的舞台上,才算真正体会到这七个字的重量。
演出的高潮是全体合奏《友谊地久天长》,老人们各持乐器,站在舞台上,身后是云麓山的青山绿树。那位用口琴的老奶奶站在最前排,将丈夫的口琴举到唇边,阳光照在她的银发上,像镀了一层金边。煜明和青砚站在角落,用洞箫和古琴为他们伴奏,听着不同乐器发出的声响融合在一起,形成一股温暖的声浪,涌向台下的每一个人。
曲终时,掌声经久不息。老人们互相拥抱,有的眼角挂着泪,却笑得比杜鹃花还要灿烂。陈老先生拿起话筒,声音有些颤抖:\"谢谢大家,谢谢音乐,让我们这群老头子老太婆,还能在云麓山的春光里,弹落一身星光。\"他指的是煜明写的\"弹落星辰满袖\",话音刚落,台下便响起会意的笑声。
雅集结束后,老人们围在舞台前合影,正是文档中提到的\"画前合影记情绵\"。煜明和青砚站在人群外围,看着他们摆出自豪的姿势,忽然觉得这张合影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岁月流金\"的最好诠释。那位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被一位老奶奶抱在怀里,正好奇地摸着钢琴的琴键,煜明知道,新的故事,又将在这些黑白键上开始。
夕阳西下时,煜明和青砚收拾好乐器,准备离开。路过琴房时,看见陈老先生正坐在钢琴前,对着夕阳弹奏一首不知名的小调。琴声温柔,带着告别的意味,却又充满了对明日的期许。煜明想起《西江月·老年大学情谊》的结句:\"友谊长存永灿\",这\"永灿\"二字,原不是指永不衰老,而是指热爱与情谊,能让岁月永远闪耀着光芒。
走到山脚下,青砚忽然停下脚步,指着天边的晚霞说:\"你看那云彩,像不像我们今天合奏时飞出的音符?\"煜明抬头望去,只见橘红色的云霞正缓缓流过云麓山的山尖,恰似琴键上跳动的旋律。他伸手拍了拍青砚的肩膀,两人相视而笑,无需多言,便已懂得彼此眼中的情意。
回到书房时,煜明取出新的册页,在扉页写下\"云麓琴心录\"五字。他知道,这册页里记的不只是音符和诗词,更是与知音、与一群可爱的老人在云麓山间共度的时光——那些琴房里的探讨、雅集上的欢笑、指尖下的温柔,以及此刻天边流淌的晚霞,都将化作琴心,永远镌刻在这云麓深处。
此时,远处的琴房里又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悠扬而温暖。煜明走到窗前,看见青砚正沿着石径走来,手里捧着个琴盒,盒盖上沾着几片杜鹃花瓣。他忽然想起《如梦令》的结句:\"此乐韵留心窦\",此刻他才真正懂得,这留在心窦里的,何止是琴韵,更是与知音、与岁月相拥时,那份沉甸甸的温暖与感动。
他提起笔,在《云麓琴心录》的第一页写下今日的感悟:\"琴者,心之器也。情动于弦,而形于声;岁月交于指,而融于韵。今与青砚兄及诸老者听琴、奏乐、观霞,方知人间至味,皆在琴心与时光相映处。\"写完,他望向窗外,见青砚已走到院门前,正对着他微笑,琴盒上的杜鹃花瓣,在暮色中泛着淡淡的红光,如同琴键上永不熄灭的流金岁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