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乡樵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9章 后秦未冕之王姚襄:遵父遗命南渡归晋的乱世征途,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仙乡樵主,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带着百姓的追随和未竟的梦想,姚襄继续他的征途。公元357年,26岁的他剑指关中(今陕西一带),意图在这片“帝王之资”的土地上建立基业。

进军颇为顺利。四月,他进驻杏城(今陕西黄陵西南)。消息传开,如同点燃了燎原之火,五万余户羌族、匈奴等胡人部众闻风归附!声势一时无两,震动了整个关中。姚襄的声望达到了新的顶峰,似乎霸业可期。

然而,关中当时的主人——前秦(苻生当政),可不是好惹的。他们派出了名将邓羌(后来成为前秦战神)前来阻击。邓羌不仅打仗厉害,还深谙心理学。他敏锐地抓住了姚襄性格中的一个关键弱点——“性刚果,群下莫敢谏”,性子刚烈果敢,甚至有点急躁,手下人都不敢劝他(有点像项羽的毛病)。

于是,邓羌导演了一出“骂阵激将法”。他只带了三千精锐骑兵,跑到姚襄营前,不是挑战,而是开骂!用尽当时能想到的最污秽、最恶毒的语言,重点“问候”了姚襄本人及其家族女性成员。 这波操作,堪称古代“键盘侠”的线下真人版,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效果立竿见影。姚襄果然被彻底激怒了!他怒火中烧,血脉贲张,什么战略战术,什么厉兵秣马(当时有僧人智通劝他“秣兵厉马”等待时机),统统抛到脑后。他拔出战刀,慨然长啸:“二雄不俱立!天若佑民,吾计决矣!”(两个英雄不能并存!老天爷如果保佑百姓(意指自己代表正义),我的决心已定!) 这声怒吼,充满了英雄的悲壮,也暴露了性格的冲动。他决定立刻出战,与邓羌决一死战!

战场选在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邓羌佯装败退,诱敌深入。姚襄盛怒之下,不顾一切率军追击。追到一处险要之地,邓羌伏兵四起!更致命的是,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姚襄心爱的坐骑——那匹神骏的“黧眉騧”(一匹黑毛白眉的名马),不知是中了箭还是绊了腿,突然马失前蹄,轰然倒地!

一代雄主,落马于乱军之中。前秦伏兵一拥而上……刀光剑影之间,羌族的一代骄阳,陨落了。年仅二十七岁。他的生命,如同最绚烂的烟花,在极致绽放后瞬间熄灭。

弟弟姚苌强忍悲痛,收集残部,为了保全力量,暂时投降了前秦。前秦皇帝苻生倒也没辱没这位对手,以公爵之礼安葬了姚襄(“生以公礼葬之”)。历史在此刻仿佛按下了暂停键,又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十一年后(368年),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 姚苌趁前秦在淝水之战后崩溃的良机,起兵自立,最终建立了后秦帝国,登基称帝。他没有忘记那位光芒万丈、却壮志未酬的兄长。他追谥姚襄为魏武王。这个谥号,“武”彰其勇,“魏”或许暗指其曾志在中原(魏地)。这段由兄长开拓、弟弟最终实现的“兄弟接力创业”传奇,在血与火的历史中,终于续写上了新的一章。

五、历史天平:魅力值mAx与功业值的悖论

姚苌称帝后,有一次和大臣们聊天,感慨道:“吾不如亡兄有四”:第一,“身长八尺五寸,臂垂过膝”(身高臂长,天生异相);第二,“统十万之众,望麾而进,前无横阵”(统领十万大军,所向披靡,无人能挡);第三,“温古知今,讲论道艺,收罗英隽”(通晓古今,谈论学问,能收罗天下英才);第四,“董率大众,履险若夷,上下咸允,人尽死力”(统领大军,履险如夷,上下信服,人人愿为他效死力)。姚苌总结道:“此四者,人何可及!”(这四点,别人哪能比得上啊!)

这份来自亲弟弟兼事业继承人的评价,虽有追念之情,但也道出了姚襄作为领袖的非凡魅力与综合素质。他几乎是那个时代理想型领袖的模板:外形伟岸、武力超群、知书达理(在胡人领袖中尤为难得)、知人善任、勇毅果敢、深得人心。尤其是能让部众“人尽死力”这一点,是多少帝王将相梦寐以求的境界。

然而,历史学家对他的评价却充满了矛盾与唏嘘。

《晋书》的评语最为典型:“弱岁英奇,见方孙策…然而蹈履迷途,婴罹倾覆”(少年英才,可比孙策…然而误入歧途,遭遇覆亡)。前半句是极高的赞誉,后半句则是深深的惋惜。史家站在东晋“正统”的角度,将他最终的反晋视为“迷途”。

现代人看他的战绩,也难免揶揄一句“败多胜少”。确实,对冉闵、对殷浩(虽胜但非灭国之战)、对桓温、对邓羌,他鲜有决定性的、奠定基业的大胜。他的军事才能似乎更体现在战术层面的小聪明和勇猛上,而非战略层面的宏图大略。

那么,姚襄的历史价值究竟在哪里?

或许正在于他那难以复制的“魅力值mAx”!在秩序彻底崩坏、人命贱如蝼蚁的五胡乱华时代,他如同一股清流。他用“仁义”凝聚流离失所的百姓(伊水败后百姓追随是明证);他用雄辩和风度折服了高傲的江东士族(单骑见谢尚);他甚至能让前来刺杀他的刺客临阵倒戈(待刺客若旧友)!这份由内而外散发的领袖魅力、人格光辉和对“人”的尊重,在黑暗的乱世中,如同一束温暖而耀眼的炬火。他照亮了绝望中百姓的求生之路,给了他们追随的理由和希望。

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那个血腥时代的一种“叛逆”和“救赎”。他证明了,即使在最野蛮的时代,仁德、勇武、真诚和魅力,依然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能够跨越族群,赢得最广泛的拥戴。他不是最终的胜利者,但他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关于“人心向背”的壮丽悲歌。

当他战死三原的消息传开,黄河两岸的羌笛声里,当有无数曾受其庇护、感其恩德的百姓,在心中默念——那个臂长过膝、雄姿英发、总打败仗却总有人追随的将军,终于不必再败了。他像一颗燃烧殆尽的流星,用尽生命的光热,照亮了那个黑暗的时代一瞬,然后归于永恒的寂静。而他的故事,他的魅力,以及他与命运搏斗的悲情,则永远留在了历史的星河之中,供后人凭吊与思索。

当后秦帝国随着末帝姚泓向刘裕投降而轰然崩塌(417年),关中的父老或许会在某个夕阳西下的时刻,想起六十年前——那个总打败仗,却总能让成千上万百姓抛家舍业、死心塌地追随的年轻将军,曾在滚滚黄河水畔,许下过“济黎民”的朴素誓言。乱世的硝烟终会散去,英雄的功业终成黄土,而历史深处,那份由人格魅力点亮的、人心所向的微光,却如同不灭的星辰,永远在时间长河中明灭闪烁,诉说着一个关于勇气、悲情与永恒吸引力的传奇。姚襄,一颗划破黑暗的流星,虽短暂,却足够耀眼。

后记:

其一:《七绝?读史叹姚襄》

横槊江淮胆未寒,五千黎庶共危湍。

雄才待整山河碎,倒马空留折戟残!

其二:《钗头凤?姚襄南渡辞》

烽烟骤,胡笳奏,半生鞍马春衫皱。

冠盖绝,霜刀咽,暗潮惊破,谢郎欢靥。

别!别!别!

枋头柳,伊川酒,铁衣空对山河锈。

江淮竭,心难灭,父鞭痕在,孤城空阙。

决!决!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开局在马刺发育三年

凌晨两点30

天人幽冥

月海神隐

替嫡姐怀上世子爷的孩子后,她死遁了

姜云笙

重回70:囤满物资,替妹下乡!

此间第一等

穿越四合院之开局落户四合院

步兵

交换兽夫后,疯批S级争着求我宠

何欢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