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乡樵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9章 后秦未冕之王姚襄:遵父遗命南渡归晋的乱世征途,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仙乡樵主,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五律?咏前秦魏武王姚襄》

陇右生雄杰,峥嵘气贯虹。

长怀匡世志,莫作败途鸿。

附晋罹疑忌,图秦毙箭锋。

霜戈沉夜月,戍角咽悲风。

霸业湮秋草,英魂没野蓬。

公元331年,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东南),一声响亮的啼哭划破羌族豪酋姚弋仲的营帐。这个排行老五的男婴,就是日后搅动中原风云的姚襄。史书说他天生异相:“年十七,身长八尺五寸,臂垂过膝,雄武多才艺”。这配置,搁现在妥妥是“超模”身材加“十项全能”人设。

更离谱的是他的“吸粉”能力。刚成年,这位“羌族吴彦祖”就圈粉无数,每天上千名部众跑到他爹姚弋仲跟前打卡请愿,强烈要求立他为继承人。那场面,据史家含蓄记载:“众咸请以为嗣”,活脱脱一场古代版的“顶流粉丝见面会”加“继承权公投”。老父亲姚弋仲起初有点懵圈,毕竟老大姚益生还在呢,按规矩轮不到老五。但架不住“民意汹汹”,最终大手一挥:“行行行,你们说了算!”于是,这位臂长过膝、粉丝遍地的羌族少年郎,揣着老爹给的兵权,一头扎进了五胡十六国这个大“修罗场”,开启了他短暂如流星、绚烂如烟火的征途。他的故事,就是一部行走的“乱世魅力教科书”,实力演绎了什么叫“打仗没赢几场,粉丝遍布四方”。

一、初露锋芒:后赵“打工人”的硬核职场

时间快进到永和六年(350年)。中原大地乱成一锅粥:后赵皇帝石虎刚蹬腿,他的儿子们就上演了“权力的游戏”番外篇——“诸王争位大逃杀”。此时,冉闵趁乱在邺城称帝,建立冉魏。姚襄此时的身份是后赵的“骠骑将军、豫州刺史”,标准的“高级打工人”。

他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高光时刻——襄国之战(今河北邢台)。冉闵气势汹汹来攻,姚襄与石琨、悦绾组成“反冉联盟”。面对冉闵的虎狼之师,姚襄展现了他初露的军事小聪明。他玩了一手“拖枝扬尘”的把戏:让士兵拖着树枝来回跑,扬起漫天尘土,制造出千军万马正在调动的假象。这一招“人工沙尘暴”果然奏效,把本就疑神疑鬼的冉闵大军吓得够呛,未等接战就阵脚大乱。最终,冉魏精锐在此战中几乎报销,冉闵本人仅率十余骑狼狈逃回邺城,堪称史诗级大翻车。

按说立下如此大功,该升职加薪了吧?姚襄兴冲冲地回营,迎接他的不是庆功酒,而是老爹姚弋仲的“家法套餐”——结结实实一百军棍! 理由简单粗暴:没抓住冉闵!这场充满游牧民族“硬核狼爸”教育风格的责罚,生动诠释了羌人军事集团的严苛标准和不满足于“小胜”的勃勃野心。姚弋仲的潜台词大概是:“小子,干得不错,但离‘优秀’还差得远呢!给老子继续努力!”(史载:“襄败闵于常安,弋仲怒其不擒闵,杖之一百。”) 这顿打,估计让姚襄刻骨铭心地明白了什么叫“父爱如山…体滑坡”。

然而,后赵这艘破船沉得太快。石氏内斗把自己玩残了,冉闵也蹦跶不了几天。姚氏父子这对“职场老鸟”审时度势,果断跳槽,抱上了当时看起来还算“正统”的东晋大腿。姚襄摇身一变成了东晋的并州刺史,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开始书写属于自己的独立剧本了。

二、江淮恩怨:与东晋大佬们的“塑料情”

好景不长,352年,老爹姚弋仲病逝。姚襄成了姚氏集团的“新cEo”。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秘不发丧,带着老爹攒下的“家底”——六万户部众(这可是实打实的生产力加战斗力!),浩浩荡荡南迁,打算在东晋的地盘上扎根发展,建设美好新家园。

南迁之路堪比“西天取经”,艰难险阻不断。刚走到半路,就遭遇前秦(当时还叫前秦)军队的截杀。激战中,姚襄的战马不幸中箭倒地,眼看要凉凉。危急关头,是他的亲弟弟姚苌(就是后来后秦的开国皇帝)杀红了眼冲过来,把自己当成人肉盾牌,硬生生把他从鬼门关捞了回来。这兄弟情深的戏码,后来想想,真是命运埋下的伏笔。

历尽艰辛,终于抵达东晋边境淮河。姚襄再次展现了他“不走寻常路”的个人风格。为了表示诚意和消除对方疑虑,他上演了一出极具个人魅力的“单骑渡淮”——脱掉铠甲,轻装简从,只带着几个随从,渡河去见当时的东晋豫州刺史谢尚(谢安的堂兄)。史书记载两人相见场景:“幅巾谈笑,一见如故”。想象一下:一位身高一米九几(八尺五寸)、臂长过膝、英姿勃发的羌族青年将军,头扎儒雅的头巾(幅巾),与江东名士代表谢尚谈笑风生,毫无违和感。这场面,瞬间征服了以“颜控”和“清谈”着称的江东士族圈。姚襄的“偶像光环”在江南初次点亮,人气值飙升。

可惜,甜蜜期总是短暂的。 东晋朝廷内部的水,深得能淹死龙。当时的权臣殷浩(一个热衷于北伐但能力配不上野心的名士),对这位“雄武冠世”、自带流量的羌族实力派充满了羡慕嫉妒恨,外加十二分的不信任。他的脑回路清奇:与其合作,不如干掉!于是,殷导演开始了他拙劣的“暗杀连续剧”。他频频派出刺客,打算给姚襄来个“物理退圈”。

结果呢?这些刺客的表现堪称“史上最不敬业”。他们见到姚襄本人后,大概是被其风采折服,或者觉得暗杀这种“顶流”实在天理难容,纷纷临阵倒戈,主动坦白:“老板,我们是殷浩派来的刺客,他让我们来噶你腰子!”(史载:“浩潜遣将军魏憬率五千余人袭襄,襄乃斩憬而并其众。浩愈恶之,乃使将军刘启守谯,迁襄于梁国蠡台,表授梁国内史。襄益疑惧,乃遣其权翼诣浩”)。姚襄的处理方式更绝:不仅不杀,反而“待之若旧友”!这心胸,这格局,让殷浩的暗杀行动成了“大型粉丝见面会”兼“反向招聘会”,简直成了东晋官场的年度笑话。

暗杀不成,殷浩恼羞成怒,决定来硬的。他派手下将领魏憬率五千兵马搞偷袭。姚襄可不是吃素的,早就防着呢。结果魏憬的偷袭变成了“千里送人头”,被姚襄反杀,连人带马(哦,不对,是连人带兵)被姚襄一口吞并,实力反而更强了。

殷浩气得跳脚,跑去跟姚襄的使者权翼告状(这操作也是迷):“姚襄这小子不讲武德!他偷我的马!”(史载:“浩遣谢万讨襄,襄逆击破之。浩甚怒,会闻关中有变,浩率众北伐,襄乃要击浩于山桑,大败之,斩获万计,收其资仗”)。权翼(姚襄的谋士,也是个妙人)淡定回怼:“殷大人啊,您天天疑神疑鬼,总觉得我家老板要造反。他拿您几匹马,纯粹是为了自卫!您要是对他好点,他至于这样吗?”(原文:“将军轻信谗慝之言,与平北(姚襄)构隙,谓其马牧为叛,窃马为盗。其为疑惧,亦已深矣。然马犹远放牧,将军何不取其近者?”) 这逻辑,堪称古代版“受害者有罪论”的巅峰演绎。

矛盾彻底激化。 公元353年,被彻底激怒的姚襄在山桑(今安徽蒙城北)给殷浩挖了个大坑。殷浩果然“不负众望”地一头栽进去,被姚襄打得大败亏输,损失惨重(“斩获万计”)。这下好了,姚襄不仅出了一口恶气,还缴获了大量物资装备。战后,他屯兵盱眙(今江苏盱眙),开始搞“根据地建设”:“劝课农桑”(鼓励大家种地养蚕),“训练士卒”(练兵备战)。效果显着,短时间内就聚集了七万多户人口。更绝的是,他还一本正经地派人去东晋首都建康(今南京),状告殷浩的种种罪状!这操作,俨然把自己当成了独立王国的元首,跟东晋朝廷平起平坐地打起了“口水官司”。

这场跌宕起伏、充满黑色幽默的“江淮恩怨录”,最终以殷浩身败名裂、被东晋朝廷废为庶人黯然退场而告终。而姚襄,这位能打仗、会搞建设、能圈粉、还自带“反暗杀光环”的羌族青年,其独特的叛逆气质与非凡的个人魅力,已深深刻进了江南士民的心中,成为那个乱世一道难以忽视的风景线。

三、悲情北归:行走的“吸粉”机器与常败将军

在江淮站稳脚跟后,姚襄的雄心并未止步。公元355年,他正式亮出旗号,自称大将军、大单于,挥师北伐,目标直指故都洛阳!这气魄,颇有几分光复中原的豪情。

兵临洛阳城下,长史王亮(重要谋士)却给他泼了盆冷水:洛阳这地方,地方小又残破,守起来费劲,不如直接北上,找更好的根据地(“洛阳城小固,请北渡据邺”)。姚襄一听,豪情万丈地说:“洛阳虽小,山河四塞,吾欲据此开建大业!”(洛阳城虽小,但四面山河险固,我就要在这里开创我的大业!)这话说得掷地有声,充分展现了他的战略眼光和决心。

然而,命运就爱开玩笑。 话音刚落没多久,王亮同志……病逝了!姚襄悲痛欲绝,抱着王亮的遗体大哭:“天不欲成吾事乎?”(老天爷你是不想让我成事吗?) 这句话,不幸一语成谶。

第二年(356年),东晋真正的实力派大佬,大名鼎鼎的桓温,也挥师北伐了。姚襄这位“洛阳钉子户”自然成了他的目标。两军在伊水(洛阳附近)展开激战。姚襄虽然勇猛,但面对桓温这位经验老道的名将和东晋的精锐部队,最终还是败下阵来(“桓温自江陵北伐…襄屡败”)。史书记载,姚襄被打得挺惨,“士卒死者数千人”。

但接下来的一幕,堪称五胡十六国时期最魔幻现实主义的情景之一! 就在姚襄战败,狼狈不堪地连夜向北山(今洛阳北邙山)撤退的那个晚上,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超过五千户百姓,拖家带口,甚至“抛妻弃子”(原文如此,可能形容急切),跟着他一起跑路了! 这还没完,后续又有四千多户百姓,扶老携幼,穿过战区,历尽艰辛前来投奔他!(史载:“襄率麾下数千骑奔于北山…百姓随襄者五千余户…其后有四千余户归之”) 这场景,简直比现代明星开演唱会粉丝追车还狂热!一个刚刚吃了败仗、丢盔弃甲的将军,居然能吸引近万户百姓(按一户五口算,就是四五万人!)死心塌地跟着他逃亡?这“吸粉”能力,简直逆天了!

更传奇的还在后头。后来有谣言说姚襄重伤不治,挂了。那些被桓温俘虏的、曾经追随姚襄的百姓听到这消息,反应居然是:无不面向北方,默默流泪! (“及闻襄死,被掠者无不北望而泣”) 这份发自内心的拥戴,让胜利者桓温都感到震惊和好奇。后来,姚襄的谋士杨亮(兵败后投奔了桓温)给出了一个解释。他对桓温说:姚平北(姚襄)这个人啊,“神明器宇似孙策,雄武更胜之!”(他的神明风采和器宇格局像孙策,但雄武勇猛比孙策还厉害!) 这话虽有吹捧旧主之嫌,但也道出了姚襄魅力的一部分。

这位战场上的“常败将军”(至少对东晋和桓温是败了),在“得民心”这项事业上,却是不折不扣的“顶流巨星”。他的魅力密码是什么?史书零星记载:他“明察善抚下”,对下属和百姓明察秋毫,善于安抚;“能断大事”,关键时刻有决断;“爱护士卒”,体恤士兵;“百姓怀之”,百姓感念他。在那个视人命如草芥的乱世,姚襄身上展现出的仁德、雄武、气度和对部众百姓的真诚关怀,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绝望中人们的心。百姓们用脚投票,选择追随这个能给他们带来希望和安全感的人,哪怕他暂时失败了。这份“败多胜少”却能让部众“效死力保火种”的奇特现象,堪称五胡十六国乃至中国历史上一道独特的奇观。

四、三原落日:英雄的最后一搏与宿命轮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开局在马刺发育三年

凌晨两点30

天人幽冥

月海神隐

替嫡姐怀上世子爷的孩子后,她死遁了

姜云笙

重回70:囤满物资,替妹下乡!

此间第一等

穿越四合院之开局落户四合院

步兵

交换兽夫后,疯批S级争着求我宠

何欢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