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罡3十六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章 算珠里的秋风(2002 年秋),九章算术在2002,天罡3十六变,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晨雾宛如一层薄纱,在青砖道上悄然织就,给整个村庄披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孙玺儿身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布衫,正蹲在门槛上,专注地挑着槐树籽。露水悄然打湿了她的蓝布鞋,寒意透过鞋面,让脚趾头在鞋窠里不自觉地蜷成了算盘珠的形状。此时,周冬冬顶着满脑袋草屑,像一阵风似的冲了过来,他的裤脚沾满了泥点子,跑动时泥点子甩出一道抛物线,大声喊道:“后山毛栗子炸开口啦!陈大壮说晌午去捡!”
孙玺儿闻声,并没有立刻起身,而是数着竹篮里的槐籽。七颗一串,三串半,数目竟跟奶奶编筐时所用的荆条数分毫不差。就在这时,前院突然传来一声剧烈的摔门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紧接着,王奶奶愤怒的骂街声传来:“哪个缺德鬼顺了俺家晾衣绳!”孙玺儿和周冬冬好奇地跑过去,只见褪色的蓝床单瘫在泥地上,五个塑料夹子排列成一个歪扭的五角星形状。
午后,暴雨毫无征兆地砸了下来。豆大的雨点打在屋顶的瓦片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孙玺儿趴在窗台上,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檐角垂下的水帘,雨珠子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串成了晶亮的珠链。她惊奇地发现,每七滴雨珠落下,就会在地面撞出一个正六边形。就在这时,爷爷披着蓑衣,从雨幕中匆匆撞了进来。蓑衣上的棕片滴着水,排列成一种古怪的阵型。爷爷抖了抖湿透的衣襟,一个东西从里面掉了出来——半截铅笔,笔杆上“鹏”字的半边已经被磨成了灰影子。
“灶王爷赏的?”周冬冬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伸出黑爪子就要去抢铅笔。孙玺儿反应迅速,攥着铅笔头往后躲,笔尖在窗台划出道碳痕。仔细一看,这道碳痕的比例,正是王奶奶家晾衣绳该有的黄金比例。
货郎的拨浪鼓摇醒了第三个清晨。清脆的拨浪鼓声,仿佛在召唤着村里的孩子们。孙玺儿攥着奶奶给的五个钢镚儿,在货郎琳琅满目的针头线脑堆里挑了块黢黑的磁石。周冬冬看到磁石后,眼睛一亮,用三颗弹珠换走了磁石。没过多久,他的裤腿上就吸满了铁钉,走起路来叮当乱响,活像一个移动的打铁铺。陈大壮蹲在碾盘边,看着周冬冬,嗤笑一声:“挂一身破铜烂铁扮钟馗呢?”
第七日晌午,西院突然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嚎声。孙玺儿和小伙伴们赶紧跑去查看,原来是王奶奶家新打的井塌了半边,辘轳把歪成了一个钝角。大人们围在井边,满脸焦急地抹着泪。孙玺儿趁大人不注意,往井里扔了颗裹磁石的弹珠。铁桶撞壁的回声闷沉沉的,她闭上眼睛,数着心跳等待动静。第十七声回响时,磁石似乎吸住了井壁的什么东西。
周冬冬的裤腰带成了救命绳。黑小子把麻绳熟练地往老槐树上一甩,结绳的方法跟爷爷蓑衣的棕片排列一模一样。孙玺儿攥着绳头,小心翼翼地往下溜。井壁的青砖每三尺就有个凹坑,凹痕里嵌着的铁片排成北斗七星的形状。
“找着宝啦?”陈大壮扒着井沿大喊,唾沫星子像雨点似的往下砸。孙玺儿在井壁摸索着,终于摸到块冰凉的铁片,磁石啪地吸了上去——是半枚生锈的钥匙,齿痕跟她画过的晾衣绳比例严丝合缝。
夜风悄无声息地钻进窗缝时,孙玺儿就着昏黄的油灯,仔细地看着钥匙。奶奶的鼾声在隔壁屋起起伏伏,像一道难以解开的波动方程。钥匙柄上的“廿四巷”缺了“十”字,倒跟汇款单上的墨团轮廓重合。月光如水,漫过窗台上的腌菜坛,第三个坛底突然泛出油光——河图纹在盐卤里泡了十年,终于显了形。
周冬冬翻墙来送烤红薯那夜,霜还没下。烤红薯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垂涎欲滴。炭灰在窗台画出个模糊的坐标,孙玺儿拿钥匙尖比划,灰痕突然组成深圳地图。灶膛里的柴火噼啪爆响,火星子溅到钥匙上,烧焦的痕迹正好补全了“鹏城”的缺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