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闻上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35章 吃肉!百姓子民的欢呼!,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朕闻上古,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说话间,第一笔鱼已经卖了出去,汉子拎着沉甸甸的鱼,咧着嘴往家跑,那股子高兴劲儿,比中了头彩还足。</p>

阳光洒在鱼山和人潮上,暖融融的,连海风里都带着几分欢喜的味道。</p>

朱高炽望着眼前沸腾的人潮,嘴角终于漾开一抹舒心的笑。</p>

阳光落在他微胖的脸上,映得那双眼睛格外明亮。</p>

他心里再清楚不过——海禁这道沉重大门,靠唇舌争辩是撞不开的。</p>

自古以来,天下人奔波忙碌,图的不过一个“利”字。商人逐利,百姓求存,只有让所有人都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扇门才会自己松动、敞开。</p>

眼前这些欢呼的百姓,攥在手里的铜钱,拎着鱼筐时眼里的雀跃,都是最鲜活的证明。</p>

十文钱一斤的海鱼,是让他们尝到的第一口甜头;往后若能靠着海洋讨生活,盖房、娶亲、养娃都有了指望,那才是能撬动一切的“庞大利益”。</p>

朱高炽轻轻吁了口气,目光投向远处翻涌的海面。</p>

那片蔚蓝之下,藏着的何止是十万斤鱼获,更是能让无数人摆脱困顿的生计,是能让王朝换个活法的新机。</p>

从当初力劝老朱远征倭国开始,朱高炽心里就憋着一股劲,一步步在棋盘上落子。</p>

他总觉得,大明这头雄狮不该困在陆地上酣睡,该睁眼看向更辽阔的海洋——那里有从未见过的国度,有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物产,更有王朝延续的新机。</p>

所以他撺掇着开海船、试拖网,逼着将士们去闯那片陌生的海域;所以他把天津港当成试验田,砸下银钱买地、招工,非要在这里凿出一道通往海洋的口子。</p>

如今,看着码头上堆成山的十万斤鱼获,看着百姓们为十文钱一斤的海鱼欢呼雀跃,看着卓敬眼里从怀疑到亮堂的转变,朱高炽知道,第一步成了。</p>

他要的从来不止是眼前这点鱼获。他要让老朱看到——海洋能给大明带来比赋税更实在的好处;要让文臣武将明白——放开海禁不是祸事,是能充盈国库、安定民生的良策;更要让天津的百姓、乃至全大明的子民亲身体验:靠着大海,能吃上肉、换上钱、过上从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p>

等越来越多的人靠着海洋讨生活——渔民驾着船出海捕鱼,商人把海货运往各地,工匠忙着造更大的船,甚至连路边的小贩都能靠卖海货糊口——那时,海洋的利益就会像一张网,把无数人的生计、念想都缠在一起。</p>

谁再敢提“海禁”,就不是跟某个人作对,而是跟所有靠海吃饭的百姓作对,跟想从海洋里捞好处的官商作对,跟整个大明的生计作对。</p>

到了那一步,海禁这道横亘多年的枷锁,自会像被虫蛀空的朽木,风一吹就散。</p>

更重要的是,海洋会变成大明的逆鳞——谁若是敢动禁海的念头,便是触碰了无数人的生计。</p>

那时,靠海捕鱼的渔民会第一个不答应,他们的渔网连着一家老小的口粮;做海货生意的商人会拍案而起,船帆上印着的是真金白银的利益;连港口的挑夫、造船的工匠、甚至街边卖鱼羹的小贩,都会攥紧拳头——断了海路,就等于砸了他们的饭碗。</p>

朝堂上,再不会有大臣拿“海疆不宁”当借口,反而会有人争着奏请:“陛下,东南沿海的渔船该添新网了”、“西洋的香料能换十倍的丝绸,该派船队再去一趟”。</p>

便是深居宫中的帝王,也会看着源源不断运进宫的海产、充盈的国库,明白放开海禁才是长治久安的正道。</p>

谁若敢逆潮流而动,喊一句“禁海”,定会被千夫所指。</p>

不是因为谁的命令,而是因为那片蔚蓝早已和大明的筋骨血肉缠在了一起——海洋给的甜头,谁也舍不得吐出来;靠海活下去的日子,谁也不愿再失去。这逆鳞一碰,便是动摇国本,便是与天下为敌。</p>

而朱高炽要做的,就是把这把火烧得更旺些,让海洋的甜头渗进大明的每一寸肌理,让走向海洋的念头,变成刻在华夏子民骨子里的本能。</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偷听心声后,女帝爱我如命

王芯芯

刚成僵尸,你把定僵符当辣条吃?

拿月踏天

女穿男,我在兽世当巫医

大女士

大道圣主

唯幻

长生:从种田刷新词条开始

白发谈笑生

大国军工:重生1978,手搓六代机!

杆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