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1章 刘伯温借机脱身,大明辽国公,空樱,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众臣见状,纷纷跪地领命,不敢再有异议。

然此辈仍存侥幸之心,暗中使绊。心想,即便已遭惩戒,能为自身留存些许好处,亦是聊胜于无。

常孤雏闻知朱元璋遣刘伯温往南方征调移民百姓,不禁会心一笑,暗道:“看来老朱早有此谋算。”

唯常孤雏于辽东之所为,致使此一国之策提前施行。

然此事亦不难理解,今既得新粮种,往后由南至北移民,诸事想必顺遂不少。

明初之时,南方百姓多不愿移民北方,究其缘由,盖有以下数端。

其一,南方气候温润,四季分明,风调雨顺,宜于农耕,物产丰饶,百姓衣食无忧。相较之下,北方气候苦寒,冬长夏短,常有风沙肆虐,自然条件远不及南方优渥,百姓惧于北方恶劣气候,故不愿往。

其二,南方历经数朝发展,经济繁荣,市镇林立,商业昌盛,百姓谋生途径多样。而北方经战乱摧残,经济凋敝,民生困苦,百废待兴,百姓恐迁徙之后生计艰难,难以维持原有生活水准。

其三,乡土难离,人之常情。南方百姓世代于此繁衍生息,家族宗亲、邻里情谊深厚,祖坟宗祠皆在故土,割舍不下这千丝万缕之联系,实不愿背井离乡,远赴北方。

其四,彼时交通不便,路途遥远且艰辛。从南方至北方,需跋山涉水,历经诸多险阻,途中风餐露宿,疫病横行,稍有不慎,便性命堪忧,百姓畏于这漫长而艰险之行程,故而对移民北方心存顾虑。

今时,北方已然平定,边患亦大体可控。至于余者诸事,恐唯有以强制之法推行了。

然常孤雏所予待遇,较之原本所在之地,实乃优渥许多。唯辽东之地,气候寒冷,堪称白璧微瑕。

经此番移民诸事,刘伯温于朝堂之上渐成中间一派,巧妙将自身从浙东集团之中抽离出来。

如此这般,李善长对刘伯温忌惮之情,愈发深重。

既有常孤雏奠定根基,刘伯温亦心生方略,不再一味只求明哲保身。深知攻即防、防即攻之理,处事之道,当灵活应变,遂以积极之态应对诸事。

刘伯温于御史台之管理,愈发尽心尽力,俨然成为常孤雏于朝中之一股助力。

朱元璋力挺常孤雏,刘伯温亦对常孤雏予以支持,且刘伯温同样拥护朱元璋,此三者之间,并无矛盾之处。

胡惟庸悄然至李善长府邸,二人屏退左右,密议如何对付刘伯温。

胡惟庸面色阴沉,率先开口:“恩师,刘伯温如今在朝堂上左右逢源,又得朱元璋与常孤雏倚重,于我等而言,实乃心腹大患,须尽早除之。”

李善长微微皱眉,轻抚胡须沉吟道:“刘伯温此人足智多谋,行事谨慎,贸然动手恐难成功,反倒惹祸上身。我等需从长计议。”

胡惟庸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道:“不如寻其把柄。”

李善长摇头否定:“刘伯温向来行事缜密,哪有这般容易寻得把柄。且如今他风头正盛,若无确凿证据,陛下未必会信。”

胡惟庸有些焦急,追问:“那恩师之见,当如何是好?”

李善长思索片刻,缓缓道:“可先在朝堂之上孤立他,联合各方势力,在诸事上与他作对,令其政令难行。再暗中派人搜罗他过往之事,哪怕一丝瑕疵,亦大做文章,待时机成熟,一击必杀。”

胡惟庸闻言,眼中一亮,点头称是:“善!就依恩师之计,先将他逼入困境,再寻良机置他于死地。” 二人相视,目光中满是算计与狠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天地新开,刚出门就得到强大传承

蛇蟠

冠军足球教练:从英乙开始

老衲爱秃驴

四合院:教秦姨开车,油门呼到底

沈胖鱼

农家小辣女,发家致富养糙汉!

满天的繁星

女尊夫郎美如画我为夫郎扛天下

五百五十五亿

娇丫鬟媚入骨,世子折腰宠疯了

珝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