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2章 汉纪六 太宗孝文皇帝中,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读点经典,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当初,南阳人张释之担任骑郎,十年都没有得到升迁,就想辞官回家。袁盎知道他有才能,就推荐了他,张释之当上了谒者仆射。

张释之跟随汉文帝出行,登上虎圈,汉文帝向上林尉询问登记各种禽兽的册子。问了十几个问题,上林尉左顾右盼,一个都答不上来。虎圈的啬夫在旁边代替上林尉回答了。汉文帝问的关于禽兽册子的问题很详细,想借此考察上林尉的能力。啬夫对答如流,说个不停。汉文帝说:“官吏不就应该像这样吗!上林尉真是没用!”于是下诏让张释之任命啬夫为上林令。张释之过了一会儿上前说:“陛下觉得绛侯周勃是怎样的人呢?”汉文帝说:“是忠厚的长者。”张释之又问:“东阳侯张相如是什么样的人呢?”汉文帝又说:“也是忠厚长者。”张释之说:“绛侯和东阳侯被称为长者,可这两人说起事情来,都不怎么会表达,难道要学这个啬夫,能说会道、伶牙俐齿吗!而且秦朝任用那些舞文弄墨的官吏,他们争着以办事迅速、苛刻审查来显示自己的才能。这样做的弊端就是,只注重表面文章,没有实际内容,听不到自己的过错,国家逐渐衰败,最后土崩瓦解。现在陛下因为啬夫能言善辩就越级提拔他,我担心天下人会跟风,都去争着耍嘴皮子,而没有实际才能。下面的人受上面的影响,比影子和回声还快,所以陛下的举措不能不慎重啊。”汉文帝说:“说得好!”就没有任命啬夫。汉文帝上车后,让张释之陪乘。在慢慢行驶的路上,汉文帝问张释之秦朝的弊端,张释之都如实回答。回到宫中,汉文帝任命张释之为公车令。

没过多久,太子和梁王同乘一辆车入朝,经过司马门的时候没有下车。于是张释之追上去拦住太子和梁王,不让他们进入殿门,还弹劾他们“经过公门不下车,犯了不敬之罪”,并上奏给汉文帝。薄太后听说了这件事,汉文帝摘下帽子,向薄太后谢罪,说自己教导儿子不严谨。薄太后就派使者传达诏令,赦免了太子和梁王,他们才得以进入。汉文帝因此觉得张释之很了不起,任命他为中大夫。没过多久,又升为中郎将。

张释之跟随汉文帝到霸陵,汉文帝对大臣们说:“唉!要是用北山的石头做棺材,在中间填充切碎的苎麻丝絮,再用漆黏合,难道还能被打开吗!”大臣们都说:“好啊!”张释之说:“要是棺材里有让人想要的东西,就算把整个南山都封起来,还是会有缝隙让人找到;要是里面没有让人想要的东西,就算没有石头棺材,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汉文帝称赞说得好。这一年,张释之被任命为廷尉。汉文帝出行经过中渭桥,有一个人从桥下跑出来,拉车的马受到惊吓。于是汉文帝派人把那个人抓住,交给廷尉治罪。张释之上奏判决结果:“这个人冲犯了皇帝出行的车驾,应处以罚金。”汉文帝生气地说:“这个人惊吓了我的马,幸亏这匹马温顺,要是别的马,说不定就把我摔伤了!可廷尉却只判他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天下人共同遵守的。现在法律就是这样规定的,如果加重处罚,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了。而且当时,陛下您要是派人直接杀了他也就罢了。现在既然交给廷尉处理,廷尉是天下公平的象征,一旦有偏差,天下人用法都会跟着随意轻重,百姓们该怎么安放自己的手脚呢!希望陛下明察。”汉文帝过了很久才说:“廷尉的判决是对的。”

后来有人偷了高祖庙神座前的玉环,被抓住了。汉文帝很生气,把这件事交给廷尉处理。张释之按照“偷盗宗庙服饰器物”的罪名上奏,判处死刑。汉文帝大怒说:“这个人太无法无天了,竟敢偷盗先帝的器物!我把案子交给廷尉,是想判他灭族,可你却按照法律上奏,这不是我恭敬承奉宗庙的意思。”张释之脱下帽子,磕头谢罪说:“按照法律,这样判就足够了。而且同样的罪名,也要根据情节的轻重来区分。现在偷了宗庙的器物就判灭族,如果万一有愚蠢的百姓挖了长陵的一抔土,陛下又该怎么加重对他的处罚呢?”汉文帝就向薄太后说明情况,薄太后同意了张释之的判决。

评论

汉文帝前三年,西汉在政治、军事、司法等方面都经历了一系列重要事件,这些事件深刻地影响着西汉王朝的走向。

政治上,汉文帝对列侯归国的督促以及对丞相和太尉官职的调整,显示出他对朝廷权力结构和地方治理的重视,试图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掌控,优化权力分配,为国家的稳定运行奠定基础。同时,淮南王刘长的行为及汉文帝对他的态度,反映出皇室内部关系的复杂。刘长因特殊经历和自恃与皇帝亲近而骄纵,汉文帝的宽容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他的气焰,这也为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埋下伏笔。

军事上,匈奴右贤王的入侵引发了汉朝的军事行动,汉文帝果断派遣丞相灌婴领军出击,展现出扞卫国家领土、保护百姓的决心。而济北王刘兴居的谋反,反映出地方诸侯对中央政权的挑战。汉文帝迅速做出反应,调兵平叛,并通过赦免相关人员的诏令来分化叛军,稳定局势,体现了他在处理内部叛乱时的政治智慧和策略。

司法方面,张释之的一系列事迹充分展示了他作为司法官员对法律公正的坚守。无论是对啬夫任用的谏言,还是在处理太子过司马门不下车、百姓犯跸以及偷盗宗庙器物等案件中,他始终秉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应取信于民的原则,不迎合皇帝的一时情绪,极力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汉文帝最终对张释之判决的认可,也反映出汉文帝能够听取合理建议,尊重法律,展现出一位明君的风范。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对当时的社会秩序起到了维护作用,更为后世树立了司法公正的典范,对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总体而言,汉文帝前三年的这些事件,从不同角度反映出西汉初期在巩固政权、应对外部威胁、维护社会公平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探索,为汉文帝后续的统治以及西汉的繁荣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公主当年欲占春

千桦尽落

当我和闺蜜穿进修仙世界之后

氿桑

让你替嫁送死,你战场刷成神?

麻婆豆腐仙人

快穿:不孝女补偿手册

山游经

盗笔:盗墓从cos子车开始

同人女要饿死了

成为神医后,我被村花包围了!

陈唐旧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