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3章 汉纪二十一 孝元皇帝下,双阳插花芯,读点经典,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新皇帝大赦天下。
丞相匡衡上疏说:“陛下您秉持着至孝之心,对先帝的哀伤思念之情,一刻也没有停止,至今都没有参加过游乐、打猎之类的活动,这确实体现了陛下对慎终追远的高度重视,这种态度值得称赞。但我还是希望陛下,即便天性如此,也能更加用心。《诗经》里说:‘孤独忧伤,痛苦不已。’说的是周成王在守丧结束后,对先王的思念之情仍未平复,情绪难以平静。这正是成就周文王、周武王大业,推崇教化的根本所在。我还听老师说过:‘夫妻关系,是人生的开始,是万福的源头。婚姻的礼仪端正了,万物才能顺遂,天命才能保全。’孔子谈论《诗经》,把《关雎》放在首位,这是纲纪的开端,也是王道教化的起始。从上古时代以来,夏、商、周三代的兴衰,没有不是因为这个的。希望陛下仔细审视历史上得失盛衰的经验教训,以此奠定国家的根基,选拔有德行的人,戒除沉迷声色,亲近庄重恭敬之人,远离只擅长雕虫小技的人。我听说《六经》,是圣人用来统御天地之心,彰显善恶的归宿,明确吉凶的分别,通晓人道的正道,使人们不违背自己本性的经典。还有《论语》《孝经》,是圣人言行的关键,陛下应该深入探究其中的含义。我还听说圣明的君主在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都要遵循天命,侍奉双亲,上朝接见大臣,行事都有节制和规范,以此彰显人伦秩序。恭敬谨慎,是侍奉上天的态度;温和恭敬谦逊,是侍奉双亲的礼仪;端正自身,严肃恭敬,是面对众人的仪态;施予恩惠,和颜悦色,是对待臣下的态度。一举一动,都遵循礼仪规范,这样才能使行为符合仁义,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如今正月初一,陛下到路寝,接受大臣朝贺,设酒宴款待天下臣民。《传》里说:‘君子慎重对待开端。’希望陛下留意日常行为举止的细节,让臣下能够仰望陛下盛大的德行和光辉,以此树立国家的根基,那可就是天下人的万幸了!”汉成帝恭敬地采纳了匡衡的建议。
评论
这段历史生动展现了西汉末年皇位传承的惊险历程以及新帝即位初期的政治动态,从中能洞察出诸多影响王朝走向的关键因素。
皇位继承方面,汉元帝因太子后期的行为表现以及对山阳王才能的欣赏,一度有更换太子的想法,这使得皇位继承充满变数。史丹关键时刻的力谏,以情动人,晓以大义,强调太子地位的稳固关乎国家稳定以及先帝遗愿,成功打消了汉元帝的念头。这一过程不仅凸显了宫廷斗争的微妙,也反映出在皇位传承中,情感、传统以及大臣的影响力相互交织。然而,这种仅凭君主个人喜好和他人谏言来决定皇位归属的方式,缺乏明确稳定的制度保障,为王朝内部的不稳定埋下了隐患。
汉元帝的统治特点也值得关注。他多才多艺且尊崇儒学,然而执政却优柔寡断,导致宣帝时期的兴盛局面逐渐衰落。这表明君主个人的才能并不等同于治国理政的能力,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决策的果断性和战略眼光至关重要。
匡衡在元帝末年和成帝即位初期,就祭祀制度等问题提出建议并被采纳,体现了大臣在政权交替时对国家制度的调整作用。而他向成帝上疏,强调君主德行、婚姻礼仪以及遵循经典对治国的重要性,反映出儒家思想在当时政治理念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表明新帝即位初期,大臣期望通过引导皇帝行为来稳固政权、推行教化。
总体而言,汉元帝末年至成帝即位这一阶段,看似是正常的皇位更迭,实则暗流涌动。从皇位继承的波折到皇帝统治风格的转变,再到大臣对新政的建言,诸多因素相互作用,西汉王朝在微妙的变化中,逐渐偏离兴盛轨道,其后续发展令人担忧,也为后世研究王朝兴衰提供了典型案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