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36章 营修西苑,孔府谈判(八),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三千纸,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孔胤植微微颔首,眼神中重燃坚定:
“高总管所言甚是。
我孔家不能只执着于那一个心愿,而应将目光放远。
如今朝廷有难,天下动荡,正是我们弘扬儒学,为朝廷分忧,为百姓谋福的时候。
我定会尽我所能,让儒学在这乱世中绽放光芒。”
说罢,他挺直了脊背,仿佛又找回了那份身为衍圣公的责任与担当,而九居堂内,似乎也因他的这份坚定,多了几分庄重与肃穆。
“当年南派衍圣公回转北地,主动将衍圣公位让出,只有孔庙临渭水之求,元世祖赐他国子监大祭酒,如此胸心,委实令我辈叹服啊!”
高宇顺想到孔洙,对于北孔降表于胡元,有些鄙夷。
他轻轻叹了口气,继续道:
“忽必烈身为元朝皇帝,自然有他的帝王心思。
他说鲁地文蕴厚重,夫子未必愿往,这或许是他的真实想法,也或许只是一种托辞。
但无论如何,他的话也代表了帝王对于孔庙选址的一种态度。”
孔胤植微微皱眉,脸上仍带着一丝不悦:
“我自然明白各朝皇帝的心思。
我孔家虽蒙各朝优待,但始终难以真正达成先祖的心愿。
如今大明皇家对我孔家,也不过是利用罢了。”
高宇顺摇了摇头,诚恳地说道:
“衍圣公,您也不可太过悲观。
大明太祖爷虽有政治目的,但对孔家的尊崇,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而且,如今朝廷局势艰难,正需要衍圣公您这样的贤才,以儒学教化百姓,凝聚人心。”
他目光坚定地望着孔胤植,继续道:
“至于孔庙入渭水之事,或许已成了难以实现的梦想。
但孔家的传承,不仅仅在于孔庙的位置,更在于先祖的思想和教诲。
只要我们能将儒学发扬光大,无论孔庙在何处,先祖的精神都能得以传承。”
孔胤植听着高宇顺的话,心中的不满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思索。
他微微颔首,缓缓说道:
“高总管,你说得有道理。我孔家不能一直纠结于过去的遗憾,而应着眼于当下。
只是这乱世之中,想要弘扬儒学,又谈何容易?”
高宇顺微微一笑,说道:
“衍圣公,事在人为。
只要我们有决心,有行动,就一定能有所作为。
朝廷也希望能得到衍圣公的支持,能够早日迁移到安全之地,共同为天下太平而努力。”
孔胤植听了高宇顺的话,脸色微微一变,心中虽对他之前的话仍有些不满,但对于圣上的这番“关怀”也不得不慎重考虑。
他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思忖,这高宇顺此番前来,虽言语有些冒犯,但这迁居保全之事,倒也不可忽视。
“高大人,圣上的美意我心领了。
只是我孔家世代居于曲阜,这孔府、孔庙、孔林皆在此处,实难割舍。
若轻易迁居,如何向列祖列宗交代?”
孔胤植语气虽平和,但也透着一丝坚定。
高宇顺轻轻放下茶盏,微微颔首,脸上依旧带着淡淡的笑意:
“衍圣公,我自然明白您的顾虑。
可如今这局势,关外鞑虏虎视眈眈,若孔府真被掳去,那损失可就太大了。
圣上也是为了孔家着想,才出此下策。”
孔胤植心中有些烦躁,这高宇顺虽说是传达圣上的意思,但他总觉得其中另有目的。
“高大人,此事关系重大,我需与族中众人商议后再做定夺。还望高大人能理解。”
他微微欠身,算是下了最后的逐客令。
高宇顺见状,也不好再做停留,起身微微拱手:
“既如此,那我便静候衍圣公的答复。
还望衍圣公能早日做出决断,莫要误了大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