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8章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玄桢记,青灯轻剑斩黄泉,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少年举着断齿的刻刀,刀柄缠着七年前父亲寄回家的红绳;
壮汉背着补过的草鞋,鞋跟处的 \"吴\" 字刺青与砖窑残瓦的印记相同。
谢渊望着这些信物,忽然想起父亲手札里的话:\"匠人离世,唯留三物:刻刀为骨,范模为魂,草鞋为根。\" 此刻它们聚在义冢前,恰如三百二十个未竟的魂魄,终于等到了归乡的信号。
片尾:
申时初刻,永熙帝亲奠玄酒,酒液渗入 \"丙巳一十七陈七\" 的碑缝,红土遇酒泛起深褐,恍若匠人当年未干的血迹。谢渊看见陈虎将父亲的断指骨殖埋入碑基,骨殖上的 \"烈\" 字火印在土中渐渐隐去,取而代之的,是新刻的 \"吴\" 字徽记。
酉时三刻,暮色漫过义冢。谢渊独坐碑前,见每株柏槐的红绳都指向碑心,形成北斗状的魂归图。玄夜司呈上的《匠人恤典》正式朱批,首条 \"匠人遗孤免役十年\" 的字迹旁,永熙帝用小楷注:\"朕之江山,乃匠人断指所砌。\"
戌时初刻,月光照亮碑阴的 \"丙巳零一陈六\",字口的红土突然反光,竟映出七年前砖窑里的刻范身影。谢渊抚过断笏裂痕,听见远处传来《断指谣》的调子,混着夜风,在柏槐间形成共振。他知道,这座义冢立的不仅是碑,更是立起了大吴的脊梁 —— 当匠人遗孤们在碑前种下第一株柏苗,当永熙帝的御笔与匠人血墨在碑石上相融,那些曾被焚烧的范模、被截断的手指、被碾碎的骨殖,终将在律法的护佑下,化作守护山河的铁骨忠魂。
亥时初刻,更夫的梆子声里,义冢的柏树枝叶沙沙作响。谢渊望向碑额 \"铁骨流芳\",见每个字的笔画间都嵌着极细的砖窑红土,恰如匠人当年刻范时,渗入指甲缝的土粒。他忽然明白,所谓义冢,从来不是亡魂的栖息地,而是大吴律法的再生之地 —— 当断笏埋入冢前,当红绳缠上柏根,匠人骨血便与王朝根基永远相融,让后世子孙知道:这万里江山,是断指者刻就的丰碑;这太平盛世,是焚身者煨热的黎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