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谈判桌上的博弈与各方暗涌
文字的海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6章 谈判桌上的博弈与各方暗涌,1945德军团长的系统逆袭,文字的海洋,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艰难的谈判开局
美国派出的谈判代表团,肩负着整个国家的命运与希望,怀着沉重且忐忑的心情,缓缓驶向与德军约定的谈判地点。那是一座位于德占区边缘的古老城堡,城堡矗立在一片荒芜的旷野之上,四周环绕着阴森的石墙。岁月在石墙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也为此次谈判笼罩上了一层压抑而凝重的氛围。
当美国谈判代表团的车辆缓缓驶入城堡前的广场时,德军谈判代表早已身着笔挺的军装,整齐列队等候在此。他们胸前佩戴的勋章在昏暗的天色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犹如他们脸上那带着胜利者的傲慢神情一般刺眼。
谈判在城堡内一间陈旧的大厅中正式开始。大厅的墙壁上挂着几幅古老而褪色的画像,仿佛在冷眼旁观着这场决定国家命运的交锋。德军代表率先打破沉默,他们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毫不留情地抛出了一系列苛刻至极的条件。德军要求美国必须无条件投降,所有军事力量需即刻解除武装,毫无保留地接受德军的全面接管。不仅如此,美国还需割让大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土地,这些土地涵盖了工业重镇、资源富集区以及关键的交通枢纽。同时,美国国内的重要资源,无论是石油、矿产还是粮食,都要任由德国随意调配,以满足德国战争机器的持续运转。此外,美国还必须向德国支付一笔堪称天文数字的战争赔款,以弥补德国在战争中的所谓“损失”。
听到这些条件,美国代表们的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仿佛被一层浓重的阴霾所笼罩。首席谈判代表约翰·汉密尔顿,这位在外交领域经验丰富的资深外交官,强忍着内心如汹涌波涛般的愤怒与屈辱,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镇定,据理力争道:“如此苛刻的条件,无疑是将美国置于万劫不复的亡国之地,这绝非我国政府和人民所能接受。贵方不妨深思,过度的压迫极有可能引发美国民众更加强烈的反抗,届时局势失控,对双方而言都将是一场灾难,绝无益处可言。”
然而,德军代表却对此嗤之以鼻,脸上露出轻蔑的冷笑,不屑地回应道:“反抗?看看你们如今前线的溃败之势,再瞧瞧你们国内因日本驻军暴乱而陷入的混乱不堪。你们现在哪里还有反抗的资本?若不是出于减少不必要伤亡的考量,我们的铁蹄早已踏平美国的每一寸土地。”
谈判伊始,便陷入了僵持不下的艰难局面,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气氛紧张得如同即将断裂的弓弦,仿佛任何一丝轻微的触动,都可能引发一场激烈的冲突。
二、国内局势对谈判的影响
在美国国内,局势正朝着愈发混乱且失控的方向发展。日军令人发指的暴行以及美军同样残酷的报复行为,如同两把利刃,将美国社会搅得天翻地覆,民众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与仇恨交织的深渊之中。
大街小巷,弥漫着恐惧与绝望的气息。民众们对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感到无比厌倦,每一个人都被战争的阴影所笼罩,对未来充满了深深的恐惧。街头巷尾,人们三五成群,低声谈论着战争的走向以及美国岌岌可危的命运。
一部分民众在痛苦与无奈中,开始自发组织起来,举行大规模的和平示威活动。他们手举着各式各样的标语,上面写着“停止战争,还我和平”“结束苦难,寻求和解”等字样。他们怀着对和平的渴望,涌上街头,呼吁政府尽快采取行动,结束这场噩梦般的战争,哪怕为此不得不付出一定的代价。他们深知,再这样无休止地争斗下去,美国将被战争彻底拖垮,整个国家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然而,还有一部分民众,尤其是那些亲人在战争中惨遭日军残忍杀害的家庭,心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坚决反对轻易投降。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决绝与愤怒,要求政府继续抵抗,为死去的亲人讨回公道,报仇雪恨。他们认为,向德国投降是对亲人的背叛,是懦弱的表现,美国应该凭借自身的力量,与敌人战斗到底。
这种国内民众意见的巨大分歧,如同一股无形却强大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谈判的进程。美国政府内部同样出现了激烈的争论,不同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些官员深知当前局势的严峻,认为在现有情况下,接受德军的部分条件,先稳定住局势,再从长计议,或许是无奈之举。他们担忧,如果继续抵抗,美国将遭受更为惨重的损失,无数家庭将支离破碎,国家的根基也将被彻底动摇。
而另一些强硬派官员则坚决主张继续战斗,他们对美国的实力充满信心,坚信美国还有隐藏的反击能力,绝不能向德国屈服。他们认为,一旦投降,美国将永远失去尊严,沦为德国的附庸,后世子孙也将生活在屈辱之中。
这种内部分歧让远在谈判桌上的代表们倍感压力,他们犹如置身于风暴的中心,既要在与德军的谈判中据理力争,又要时刻考虑国内各方的态度和诉求,艰难地在其中寻找着微妙的平衡,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美国的未来命运,容不得丝毫差错。
三、苏联的观望与盘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