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海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8章 高压管控 难灭抗争,1945德军团长的系统逆袭,文字的海洋,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德军虽凭借傀儡政府与福利政策在南美洲营造出了表面的平静,但他们心里清楚,潜在的反抗威胁犹如隐藏在暗处的利刃,时刻可能刺痛他们的统治。为了进一步加固统治根基,将反抗的火苗扼杀在萌芽状态,德军决定实施一系列更为严酷且全面的管控措施,试图让南美洲人民在恐惧与压迫中彻底屈服。

身份证制度如同一张严密的大网,被德军以强硬且高效的手段在南美洲各国强制铺开。大街小巷、城市乡村,到处都设立了登记点。德军下达命令,要求所有民众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前往登记并领取身份证。这些身份证制作精细,上面详尽记录着个人的各类信息,不仅有姓名、年龄、籍贯、家庭关系等基本内容,甚至还包含德军根据各种可疑标准做出的政治倾向评估。在阿根廷,一队队德军士兵挨家挨户地进行督促。一位行动不便的阿根廷老人,因无法及时前往登记点,德军士兵毫不留情地直接闯入他家,粗暴地将老人强行带走去登记。老人那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恐惧与愤怒,可面对德军黑洞洞的枪口和强壮的体魄,他只能无奈地选择服从,眼中噙满了屈辱的泪水。

对于年轻人,德军制定了一套看似“合理”却别有用心的政策。一旦年轻人成年,便会被不由分说地安排到远离家乡的地方工作。在委内瑞拉,刚满十八岁的胡安,心中怀揣着在本地油田附近找份工作,陪伴父母和妹妹的简单梦想。然而,德军的一纸调令,无情地打破了他的幻想,将他派往遥远的山区参与军事设施建设。胡安被迫与年迈体弱的父母和年幼懵懂的妹妹分离,在离开家乡的那一刻,他眼中满是不舍与愤懑。德军如此安排,一方面是为了把潜在的反抗力量分散开来,削弱其凝聚力;另一方面则是妄图充分利用年轻人充沛的劳动力,为其疯狂的战争需求服务。

供给制,这个表面上打着保障民众生活旗号的制度,实际上是德军用来控制资源、钳制民众思想与行动的阴险手段。在巴拉圭,德军设立了众多物资分配中心,这些中心就像一个个权力的据点,掌控着民众的生存命脉。德军按照他们自己制定的极为苛刻的标准给民众发放生活物资。每天,民众们能领到的食物不仅数量少得可怜,而且质量也参差不齐,难以下咽。一位巴拉圭妇女,颤抖着双手接过分到的发霉面包,眼中满是绝望的泪水,欲哭无泪。德军公然宣称,只有那些对他们的管理绝对服从、未参与任何反抗活动的家庭,才有资格获得相对充足一些的物资。这种赤裸裸的威逼利诱,试图逼迫民众在生存的压力下放弃反抗,乖乖顺从他们的统治。

保甲制的推行,更是让南美洲民众陷入了人人自危、如履薄冰的恐怖境地。德军将民众按照区域精心划分成一个个保甲单位,如同把他们关进一个个无形的牢笼。他们制定了极其残酷的连坐规定:一保之内,只要有人参与反抗活动,其余各户都要遭受连坐之罚。在阿根廷的一个宁静小镇,一个充满热血的年轻人,仅仅因为偷偷传播反抗传单,就被德军敏锐地察觉到。德军迅速展开行动,年轻人本人遭受了惨无人道的严刑拷打,被折磨得奄奄一息。而他所在保甲的所有家庭,无一幸免地受到牵连。他们的物资供应被大幅削减,原本就勉强维持生计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德军士兵还气势汹汹地闯入他们家中,强行搜查破坏,使得原本温馨的家园变得一片狼藉。这种残酷的制度让邻里之间充满了猜忌和恐惧,曾经的信任被彻底摧毁,人们生活在无尽的压抑与恐慌之中。

而对于那些胆敢为反抗军或反抗组织提供情报及帮助的人,德军的惩罚可谓是丧心病狂,令人发指。一旦被发现,他们本人以及所有亲朋好友的福利将被毫不留情地全部取消。这些人不仅要承受失去福利后的生活困苦,还要被强制送往劳动营,在德军如狼似虎的严密监管下从事非人的艰苦劳动。

在巴西,一位名叫卡洛斯的勇敢年轻人,怀着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德军侵略的愤怒,偷偷给反抗军传递了一份至关重要的德军军事部署情报。不幸的是,他的行动被德军察觉。卡洛斯瞬间成为了德军的眼中钉,被抓后遭受了一顿毒打,遍体鳞伤的他被无情地押送到劳动营。他的父母、兄弟姐妹以及所有沾亲带故的人,都因为他的“罪行”而受到了灭顶之灾般的牵连。他们原本就依靠微薄福利维持生活,如今福利瞬间化为乌有,一家人的生活顿时陷入了绝望的深渊。

在劳动营里,卡洛斯每天都要承受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仿佛被当作没有感情的机器一般。他需要搬运沉重的石块,修建德军的防御工事。每一块石块都仿佛有千斤重,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的双手很快就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茧子破裂后又形成新的伤口,鲜血淋漓。身上也布满了被石块擦伤、被监工殴打留下的伤口。然而,德军监工却没有丝毫怜悯之心,眼神冰冷地盯着他们,稍有懈怠便是一顿毒打。皮鞭抽打在身上的声音、痛苦的呻吟声交织在一起,充斥着整个劳动营。

卡洛斯的家人在亲友的指责声中,同样苦不堪言。邻居们在德军的威慑下,为了自保,纷纷对他们避而远之,甚至恶语相向。卡洛斯的母亲整日以泪洗面,泪水几乎哭干,身体也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日益衰弱。父亲则默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原本挺直的脊梁变得弯曲,身体每况愈下。然而,即便身处如此艰难的境地,卡洛斯心中的反抗之火并未熄灭,反而燃烧得更加旺盛。他在劳动营中结识了许多同样遭遇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背景,但都怀揣着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德军统治的愤怒。他们暗中相互鼓励,利用劳动间隙偷偷交流,计划着寻找机会继续为反抗事业做出贡献,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

在智利,类似的悲剧也在不断上演。一位善良的妇女,出于对祖国的忠诚和对正义的坚持,为反抗组织提供了物资藏匿地点。很快,她的行为被德军查出。她和她的亲友们都被无情地剥夺福利,送进劳动营。她的孩子们被迫中断学业,原本天真无邪的脸上充满了恐惧和迷茫。在劳动营中,他们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繁重的体力劳动,搬运着超出他们负荷的重物,手上磨出了血泡,却不敢有丝毫抱怨。亲友们因为她的“过错”,遭受着周围人的冷眼和指责。走在劳动营的道路上,周围人的目光如芒在背。但这些苦难并没有击垮他们的意志,反而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反抗德军统治的决心。他们深知,只有推翻德军的残暴统治,才能重获自由和尊严,才能让家人过上正常的生活。

尽管德军的高压管控手段看似密不透风,让无数人陷入了痛苦的深渊,但南美洲人民心中对自由的渴望却如同一颗颗顽强的种子,在苦难的土壤中愈发茁壮地生长。反抗军在艰难的环境中继续秘密活动,他们从那些遭受德军迫害的民众中汲取力量,如同汇聚细流的江河。他们不断寻找着德军统治的薄弱环节,如同敏锐的猎手等待着最佳的出击时机。民众们在苦难中逐渐明白,只有团结起来,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翻德军的统治,才能真正摆脱压迫的枷锁,恢复国家的独立和尊严。一场更为激烈、更为波澜壮阔的反抗风暴正在南美洲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悄然酝酿,如同暴风雨前沉闷的雷声,虽然还未爆发,但那股蕴含在深处的力量,已然让空气都为之震颤,随时可能以雷霆万钧之势爆发,给德军的统治带来毁灭性的沉重打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镜渊烬天录

娱乐枭雄

被夺一切后我成了仙道魁首

盛唐无夜

玩转纽约,大洋马来来来

吴越人士

全球摸金从SSS级天赋开始无敌

是亚当呀

月薪三千的我,给员工发千万年薪

寂寞的人啊

辽东邪侠

全能巴图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