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章 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东线的生死转折点,一战,二战风云,黄小峰,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战役背景:希特勒的南线赌局与资源困局

1. 战略转向的核心动因

- 石油饥渴:德国90%的石油依赖进口(1942年罗马尼亚供油仅600万吨),高加索巴库油田(年产2200万吨)成为希特勒的“生存目标”。

- 切断苏联命脉: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航运枢纽,控制此地可切断苏联南北物资运输,同时以城市命名打击苏联士气。

2. 德军部署与隐患

- 投入南方集团军群100万兵力(含罗马尼亚、匈牙利等仆从国军队),分A集团军群(高加索方向)和b集团军群(斯大林格勒方向),但战线拉长至1500公里,后勤依赖脆弱的铁路和骡马运输。

二、战役过程:从闪电突进到血肉磨坊

第一阶段:德军的凶猛推进(1942年7月—9月)

- 顿河突破:7月,德军第6集团军(保卢斯)突破苏军顿河防线,8月23日先头部队抵达斯大林格勒北郊,德国空军每日出动1000架次轰炸,将城区化为废墟。

- 苏军的紧急应对: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仓促应战,第62集团军(崔可夫)退守市区,依托马马耶夫岗、拖拉机厂等据点展开巷战,每栋建筑都成为血肉磨坊。

第二阶段:巷战绞肉机(1942年10月—11月)

- 废墟中的拉锯:德军占领城市90%区域,但每前进一步都需付出惨重代价。苏军狙击手瓦西里·扎伊采夫在40天内击毙225名德军,德军称其为“死亡工厂”。

- 关键数据:德军第16装甲师进攻拖拉机厂时,单日伤亡达800人,坦克损失率超40%;苏军第13近卫师抵达前线时1.2万人,3天后仅余300人。

第三阶段:天王星行动与战略合围(1942年11月—12月)

- 苏军的钢铁陷阱:11月19日,朱可夫指挥西南、顿河、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发动“天王星行动”,以50个师对德军发起钳形攻势,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防线崩溃,德军第6集团军22万人被合围。

- 希特勒的固执:拒绝保卢斯突围请求,下令“死守斯大林格勒”,并组建“顿河集团军群”(曼施坦因)救援,但被苏军阻截于距市区50公里处。

第四阶段:寒冬中的覆灭(1943年1月—2月)

- 补给断绝与冻饿地狱:被围德军每日仅获空投物资50吨(需求700吨),士兵在-30c严寒中靠吃战马、皮革维持,冻伤率超60%。

- 最后的投降:1943年1月26日,苏军将德军分割为南北两个包围圈;2月2日,保卢斯率残部9.1万人投降(仅5000人战后幸存),第6集团军番号被永久取消。

三、战役结果:改变二战进程的战略转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终末时谕

龙昭樾

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

竹晴园

进化红雾

试试极限操作

王爷和离吧,王妃修仙你配不上

荷衣

怪物入侵,我成为最强玩家

许知人

让你鉴宝,你怎么捡漏成王了?

不负流年的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