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章 明斯克战役—闪电战的完美标本与苏军的灾难性溃败,一战,二战风云,黄小峰,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战役背景:边境防御的致命缺陷

1. 苏军部署的战略误判

- 斯大林受《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麻痹,将西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大将)的44个师(约67万人)集中部署在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突出部,形成宽470公里、纵深仅50公里的“口袋阵”。

- 防御体系漏洞:

- 坦克分散配属给步兵师(每师仅50-100辆),未形成独立装甲集群,无法对抗德军集中突击;

- 前沿机场未做伪装,战争首日遭德军空袭摧毁1200架飞机,丧失制空权;

- 通信系统落后,方面军司令部与前线部队仅依赖有线电话,德军突破后迅速切断线路,导致指挥瘫痪。

2. 德军的闪电战准备

- 中央集团军群(博克元帅)集结56个师(含9个装甲师、6个摩托化师),以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1900辆坦克)和霍特第3装甲集群(600辆坦克)为核心,形成“钢铁双钳”,目标在明斯克以东会师,合围苏军主力。

二、战役过程:18天的钢铁绞杀

第一阶段:突破与分割(6月22日—25日)

1. 空中斩首与地面突破

- 6月22日凌晨,德国空军第2航空队出动1200架飞机,对西方面军26个机场实施饱和轰炸,当天击毁苏军飞机738架,彻底夺取制空权。

- 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从波兰南部突破布列斯特要塞,以每日80公里速度向斯卢茨克推进;霍特第3装甲集群从东普鲁士出发,在苏瓦乌基方向突破苏军防线,直插维尔纽斯。

2. 苏军的混乱反击

- 巴甫洛夫错误判断德军主攻方向,将预备队第13集团军调往北方,导致南部防线空虚。

- 苏军第10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残部试图在格罗德诺、维尔纽斯组织反击,但因缺乏空中支援和协同,被德军装甲部队击溃。例如,第6机械化军的t-26坦克在开阔地遭德军88mm高射炮平射屠杀,仅6月24日就损失坦克300余辆。

第二阶段:双重合围的形成(6月26日—28日)

1. 装甲集群的历史性会师

- 6月27日,古德里安与霍特在明斯克以东20公里处会师,完成对西方面军主力的外层包围;6月28日,德军第4、9集团军在比亚韦斯托克以东会合,形成内层包围圈,将苏军分割为比亚韦斯托克(第10集团军)和明斯克(第3、13集团军)两个孤立集团。

2. 苏军的绝望突围

- 被围苏军试图通过明斯克以西的“库兹涅佐夫走廊”南撤,但德军装甲部队已封锁所有道路。例如,第3集团军一部在卡夫瓦维斯科附近遭德军第47装甲军夹击,仅少数部队徒步突围,大部分士兵因缺粮缺水倒在沼泽中。

第三阶段:包围圈的血腥清扫(6月29日—7月9日)

1. 机械化部队的碾压式打击

- 德军装甲集群以“镰刀收割”战术清剿包围圈:

- 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对密集人群投弹,制造恐慌;

- 装甲部队以Sdkfz 251半履带车搭载步兵,逐村逐镇搜剿;

- 88mm高射炮平射摧毁苏军临时搭建的反坦克阵地。

2. 苏军的最后抵抗

- 明斯克拖拉机厂工人组成的“工人营”用燃烧瓶和机床零件制造武器,在市区展开巷战,但最终被德军火焰喷射器剿灭。据德军记录,每摧毁1辆III号坦克需付出23名苏军士兵的生命。

三、战役结果:数字背后的灾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终末时谕

龙昭樾

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

竹晴园

进化红雾

试试极限操作

王爷和离吧,王妃修仙你配不上

荷衣

怪物入侵,我成为最强玩家

许知人

让你鉴宝,你怎么捡漏成王了?

不负流年的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