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的拖拉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0章 太宗皇帝的深谋远虑,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破旧的拖拉机,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文成公主入藏,实为吐蕃文明转向的重要里程碑。

在此之前,吐蕃主要效法天竺文明,对中原文化知之甚少。

文成公主携大量典籍入藏,不仅促进了吐蕃社会发展,更重要的是开启了吐蕃接受中原文明的进程,为后世吐蕃融入中华版图奠定了文化基础。

松赞干布时期,扎布先祖奉命赴克什米尔求学,学习的正是天竺文化。归国后创制的吐蕃文字(即后世藏文),在字形结构上与印度文字确有诸多相似之处。

若无文成公主入藏传播中原文明,吐蕃恐难真正融入中华。

文明的同源性,才是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单纯的军事征服,若无文化认同作为纽带,终究难以持久。

这段历史渊源,也成为后世尼赫鲁“大印度联邦”妄想的由头之一。然中华文明在雪域高原的扎根,早已使这种妄想成为泡影。

文成公主入藏一事,处处彰显太宗皇帝的深谋远虑。

以宗室名将李道宗为送亲使,既显尊荣又掩人耳目。这位战功赫赫的亲王,借机暗中测绘吐蕃山川,收集军情资料。

此前唐朝对吐蕃知之甚少,经此一行,终得窥其虚实。

此后,唐朝商人、使节络绎于途,各类情报源源不断汇集长安。这般布局,堪称经略边疆的典范,其远见卓识令人叹服!

“此处是积石山详图,李卿当用心研读。”李隆基指着右侧一排图卷,目光炯炯:“进军吐蕃之难,首在逾越积石天险。此关一破,余者皆不足虑。”

此言可谓一语中的。若非积石天险阻隔,以秦始皇横扫六合之师、汉武帝威震寰宇之军,吐蕃之地早在秦汉之际就该纳入华夏版图,何须等到元世祖忽必烈来完成这一伟业?

“竟有如此之多!”李乾望着眼前密密麻麻的图册,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历经数代,百年积累,自然蔚为壮观。”李隆基见其震惊之态,捋须笑道:“朕记得天宝三载,仅逻些一地就绘制了七十二幅详图。”

“陛下,如此浩繁的图籍,臣恐一时难以尽览。”李乾面露难色。

“此言有理,是该给你派个得力助手。”李隆基沉吟片刻,忽然击掌道:“可惜太白正在大非川,若他在长安,以其过目不忘之才,定能事半功倍。”

李白才高八斗,学贯古今,若由他协助整理这些资料,确实再合适不过。

“不如朕下诏召李白回京?”李隆基征询地看向李乾。

“儿臣举荐一人!”太子李亨突然上前一步,朗声道:“给事中王维,可堪此任!”

“王维?”李乾眼前一亮。这位诗画双绝的才子,其《辋川集》在后世传颂千年,没想到竟在此处得见。

李隆基闻言恍然:“摩诘不仅诗才横溢,更精于丹青。自张九龄去后,倒是许久未闻其消息了。”

王维的仕途确实坎坷。自开元贤相张九龄被贬,这位才子的官运便急转直下。若非太子今日提及,玄宗几乎要遗忘这位曾经的宫廷诗人。

“李卿以为如何?”李隆基转向李乾。

“臣谨遵圣裁。”李乾心中暗喜,能得与这位“诗佛”共事,实乃意外之喜。

“传旨,即刻宣王维入宫!”李隆基金口一开,高力士立即领命而去。

趁着等候的间隙,玄宗亲自为李乾讲解图籍:“这是积石山全图,共三百六十幅;这是逻些城防详图;这是...”

如数家珍般的讲解,足见大唐对吐蕃经营之深。

每一幅舆图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使臣、商旅乃至细作的心血。这份百年积累的战略资源,正是大唐经略西域的底气所在。

随着李隆基的讲解,李乾眼中的光芒越来越亮。这些详实的情报资料,简直是为平定吐蕃量身打造的战略宝典!

“臣王维,叩见陛下!”正讲解间,一个清朗的声音传来。

只见高力士引着一位中年文士步入殿中。李乾定睛望去,但见来人面容清癯,眉目如画,身姿挺拔如青松,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风范,一望便知是饱学之士。

李隆基凝视着王维,目光中似在追忆什么,良久未语。

这位曾经名动京华的大才子,当年深得贤相张九龄赏识。

可惜随着张九龄被贬,李林甫掌权,王维这样的才俊便被埋没在朝堂角落。若非太子今日提起,玄宗几乎要忘记这位昔日的宫廷诗人。

“免礼。”李隆基终于开口,挥袖道:“王维,朕有一项重任要托付于你。”

“臣谨遵圣命。”王维躬身应答,心中感慨万千。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年未曾面圣了。

“这位是李乾将军。”李隆基指向身旁的年轻将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八零换嫁诱他成瘾,糙汉夜夜红温

O呆兔纸

全家战死后,我来守护七位嫂嫂!

一条安静的毛毛虫

荒唐黑土地

一夜爆红吧

天元逆天录

意蕴之光

重生90,赶海养全家,鱼获惊呆妻女

爱吃猫的鱼1101

前夫滚远点,姐有娃有事业想独美

久离妖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