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的拖拉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5章 大非岭祭英魂,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破旧的拖拉机,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众将默然,大非川之败的真相,在座诸将心知肚明,却都不忍说破。

李乾却沉声道:“郭待封仗着是将门之后,目无军纪!若非他擅自移粮......”

原来当年薛仁贵虑及瘴气阻路,特意将粮草屯于易守难攻的大非岭,命郭待封留守。临行前千叮万嘱:“固守待援,切莫妄动!”

谁料郭待封阳奉阴违,更致命的是,他移粮后竟未速与主力会合,致使吐蕃有机可乘。

更可恨的是,面对敌军压境,郭待封竟弃粮而逃!

若他能死守待援,哪怕只是坚守数日,等薛仁贵回师救援,结局或许完全不同。

毕竟吐蕃军队在正面交锋中,从来不是唐军对手。即便押粮部队战力稍逊,据险固守也绝非难事。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郭待封这一逃,彻底断送了十万大军的生机。等薛仁贵闻讯回援时,只见冲天火光中,粮草已尽数化为灰烬。

粮尽则兵败,这是亘古不变的兵家至理。

薛仁贵当机立断准备撤军,但吐蕃人岂会放过这天赐良机?他们调集四十万大军围追堵截。

唐军每一步撤退都踏着血路,每一处隘口都堆满尸骸。

就是在这样绝境中,薛仁贵展现出了名将风范,他且战且退,最终竟能率领残部退回易守难攻的大非岭!

两军在此展开惨烈厮杀。缺粮的唐军硬是让吐蕃付出了惨重代价,逼得对方不得不提出“唐军不得再深入”这个和谈的条件。

薛仁贵望着饿得两眼发绿的将士,只能含恨应允。

当最后一面唐字旌旗黯然撤离大非川时,大唐数十年的西进宏图,就这样毁于一个纨绔子弟的刚愎自用。

湖边的断戟残戈在风中呜咽,仿佛在诉说那个永远的遗憾。

大非川之败,成为大唐与吐蕃国运的转折点。这一战的影响之深远,远超当时任何人的想象。

其一,吐蕃全据大非川这片膏腴之地后,国力骤增,从此真正具备了与大唐分庭抗礼的实力。这片水草丰美的牧场,成为吐蕃战马与勇士的摇篮。

其二,吐蕃以石堡城为跳板,不断袭扰河湟。大唐不得不在此常驻十余万精锐,每年耗费钱粮无数,成为帝国沉重的负担。

其三,此战更葬送了唐高宗经略吐蕃的战略构想。原本计划以大非川为前进基地,直取逻些的战略蓝图,就此化为泡影。

其四,吐蕃乘胜西进,一度攻占安西四镇。虽经唐军浴血收复,却开启了吐蕃染指西域的祸端。此后百年,安西都护府始终笼罩在吐蕃的威胁之下。

薛仁贵那一败,让大唐承受了数十年的边患。直到今日石堡城光复,唐军横扫大非川,才洗刷了这沉积多年的耻辱。

清理尸骨时,一个惊人发现令众将动容,折断的吐蕃弯刀竟比唐军横刀还要多!

“当年一战,吐蕃虽胜犹败!”李白抚摸着刀痕累累的岩石,声音哽咽。

郭子仪拾起半截弯刀:“吐蕃人战后必定清理过战场,可残留的弯刀仍多于横刀,足见其伤亡之惨重!”

李光弼补充道:“数十年来,吐蕃人还不断来此捡拾兵器......”

种种迹象表明,这场败仗打得何其壮烈!在断粮绝援的绝境中,唐军仍让吐蕃付出了惨痛代价。

“薛将军真乃国之干城!”众将由衷赞叹。

半月之后,唐军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李白挥毫写就的祭文,字字血泪。

最后,将士们的遗骨被郑重收敛,启程返回故土。秋风中,送葬的队伍绵延数里,白幡如雪,仿佛在为那些迟归的英魂引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八零换嫁诱他成瘾,糙汉夜夜红温

O呆兔纸

全家战死后,我来守护七位嫂嫂!

一条安静的毛毛虫

荒唐黑土地

一夜爆红吧

天元逆天录

意蕴之光

重生90,赶海养全家,鱼获惊呆妻女

爱吃猫的鱼1101

前夫滚远点,姐有娃有事业想独美

久离妖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