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七七和丈夫23
玄黄塔的杨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3章 七七和丈夫23,扮猪吃虎,家暴老公宠我上天,玄黄塔的杨兰,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84章七七和丈夫24
面馆里的“爱心营业”
雨后的清晨,七七把“营业中”的小木牌翻过来,扑面而来的晨风带着清新的气息。她把阿斗从医院寄回的向日葵插在收银台的玻璃瓶里,又把老李女儿画的“阿斗加油”贴在墙角。
面馆外的梧桐树刚长出新叶,七七想起林师傅今天没来,又探头看了看对街——盲人按摩摊的红灯笼已经亮了,林师傅正用湿毛巾擦拭扶手,也许是在等雨停。
“七七姐,今儿的面又卖光啦!”下午三点,常来的外卖小哥扛着清空的保温箱,递给她几张皱巴巴的零钱,“听说您家面里有故事,我同事下周也来。”七七笑笑,把刚收到的“好评”照片贴在公告栏,那是位从县城赶来的老人,说面里有他年轻时的味道。
夜幕降临时,老李带着小雨在门口等七七关门。母女俩背着明天要送的排骨汤,小雨突然拉住她指了指碗底——那里多了两颗青花椒,是老李偷偷教她放的,说能提神。
面馆的灯熄了很久,七七才想起没数今天又多卖了多少碗。她枕着阿斗从西藏寄来的藏香入眠,窗外街灯映着窗纸摇晃,仿佛在诉说着,只要心中有爱,生活便会馈赠不期而遇的温暖与希望。v
没有唠叨,却听见最真的呼唤
凌晨四点,七七揉着发酸的肩膀关掉了最后一盏灯。面馆里安静得能听见冰箱的嗡嗡声——往常这个时间,阿斗会一边帮她收拾碗筷,一边碎碎念:“面条别煮太软,顾客嚼着没劲”“你手背又裂了,抹点凡士林再睡”。
如今厨房空荡荡的,只有那把被磨得发亮的擀面杖静静地靠在墙边。七七伸手摸了摸,指尖触到一道浅浅的凹痕——那是去年阿斗不小心碰掉的,他当时还笑着嘟囔:“这擀面杖比我命还硬,陪你熬了十年。”
她忽然想起阿斗住院前那晚说的话:“等我回来,咱们把面馆改成‘阿七面馆’,你负责煮面,我负责夸你。”当时七七笑他嘴贫,现在才懂,那些唠叨里藏着的,全是心疼。
第二天清晨,七七把汤锅烧得更旺,揉面时使的力气大得像在和命运较劲。她像阿斗那样,把每碗面的葱花撒成匀称的圆圈,像完成一个庄严的仪式。
“七七老板,今天面怎么特别香?”老顾客林师傅的盲杖轻轻敲了敲地面。七七笑着把面推到他面前:“因为有人想家了。”
傍晚,七七把当天的营业额仔细数了三遍——比昨天多赚了216元。她把这笔钱单独装在一个牛皮信封里,在封口处郑重地写下:“阿斗,等我。”
收摊时,七七把面馆门轻轻合上,仿佛合上一本写满回忆的书。路灯下,她影子被拉得很长,却异常坚定。
“阿斗,”她对着空气轻声说,“我会好好干,早点回家。你在家等我,这次换你吃我煮的面。”
夜风拂过,梧桐叶沙沙作响,像是回应。七七擦掉眼泪,挺直腰板往医院走去——明天,阿斗就能尝到她亲手煮的第一碗“阿七面”了。
有些爱,一旦说出口,便成了力量。
一碗面的温度,救了一个破产的灵魂
雨夜的风裹挟着寒意,面馆门前的红灯笼在雨中摇晃。七七正收拾最后一桌碗筷,门铃突然响起——一个浑身湿透的年轻人扶着门框,手抖得几乎拿不稳伞。
他叫阿诚,曾是隔壁街区的文具店老板。三个月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烧光了他全部家产,还欠下二十万债务。今晚他站在面馆门口,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老板…能给我一碗最便宜的阳春面吗?我…我没钱。”
七七抬头,看见他袖口露出的烧伤疤痕,还有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她没说话,转身进了厨房。十分钟后,一碗冒着热气的面端上桌——上面卧着两个煎蛋,撒着嫩绿的葱花,旁边还放着一小碟腌萝卜。
“不要钱。”七七把筷子递给他,“先吃,吃完再说。”
阿诚的手停在半空,滚烫的面汤雾气模糊了他的视线。他低头扒了一口,眼泪“啪嗒”落进汤里:“我…我三个月没吃过热饭了。”
从那天起,阿诚成了面馆的“常客”——每天傍晚准时来,帮忙擦桌子、搬面粉,却从不肯要工钱。七七偷偷在他衣兜里塞过钱,第二天总能在收银台发现他用粉笔写的“欠条”。
一个月后的清晨,七七发现后厨多了几盒崭新的工具和材料——阿诚用打工攒下的钱,买了面粉、鸡蛋和芝麻油。他站在灶台前笨拙地揉面,烫伤的手指沾满白色粉末:“七七姐,我…我能帮你干活吗?”
冬末的一个雪夜,面馆来了位客人,点名要吃“阿诚师傅做的面”。原来阿诚白天偷偷研究配方,用七七教他的方法改良了汤底。那晚他第一次站在灶台前,颤抖着端出三碗面——
“谢谢你,七七姐。”雪光映着他通红的眼睛,“你让我知道,人跌倒时,总有一碗热面愿意接住他。”
后来,阿诚的面馆在街尾开张,取名“重生”。开业那天,他特意把七七请到店门口,两人并肩看着飘落的雪花——两颗心,都因为这碗面的温度,重新暖了起来。
有些救赎,不需要惊天动地,只要一碗冒着热气的面,和一双愿意伸出的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