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马蹄屯登上《龙国日报》,除夕的意外惊喜
噢噢噢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2章 马蹄屯登上《龙国日报》,除夕的意外惊喜,重生70,断亲后渔猎兴安宠知青,噢噢噢噢,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龙国这人情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系都需要走动,需要维持。
赵全军现在认识的人多了,要送出去的礼也多了。
像是孟育良、李岩、钱宇森这些人,都要备一份有独特的礼品。
而且还有在兴安过年的苏亮、苏老爷子,这也是要送礼的。
除此之外,赵全军甚至打算给马蹄屯的乡亲们都准备点红包,不过赵全军打算等年后开工再把红包发到乡亲的手里。
一根根腊肠、一条条腊肉、一串串辣椒挂在窗户外面。
从楼下往楼上看,不管是谁都能看出这栋居民楼谁家最有钱。
赵全军家里真的是吃穿不愁了。
什么肉都有,可惜就是缺蔬菜,这年头的兴安岭主食是土豆,配的菜是大白菜,吃的东西实在不算是丰富。
但陆小曼这些南方人也都适应了。
等到第二天除夕。
赵全军一大早就起来贴对联,然后在家里忙里忙外,陆正德和骆婷泡在厨房里做饭。
这一天不论南北,不管风俗习惯,龙国人都会把这一天当成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来过。
菜能不能吃完不重要,但一定要丰富。
身上的衣服是不是新衣服也不重要,但一定要干净。
赵全军贴完对联,家里的电话就开始响了。
“大过年的,也不让接线员回家过年,这些领导过分了。”赵全军一边吐槽一边坐在沙发上接电话。
话筒刚拿起来,那头就传来了热烈的动静。
“小赵!马蹄屯上《龙国日报》了!”
声音的主人不是别人,而是苏萌的爹苏亮。
“苏叔叔,这是怎么一回事?”赵全军想着今天是除夕,市里的调研组要等年后才能到马蹄屯来调研。
官方的报纸怎么也要等调研结果出来后,再刊登马蹄屯的事情吧。
“不清楚,我也是刚刚收到的电报,估计很快黑省全省都会收到电报了,这报纸明后天才会送到兴安县来。”
“你知道今天是除夕,《龙国日报》的头版头条肯定是大老板对全国的新年祝福,但是在报纸后面有一篇文章提到了马蹄屯!”
苏亮有些激动!
今天是什么日子啊。
《龙国日报》上能出现马蹄屯这个地名,那绝对是得到了龙国几位大老板的首肯。
“是批评还是赞赏?”
赵全军没有激动,要是报纸上的文章批评了马蹄屯,那赵全军今天也不过年了,直接找辆车回马蹄屯把养鹿厂给拆了。
但要是赞赏的话。
那办养鹿厂的事情几乎就稳了。
“没有批评也没有赞赏,文章的主题是探索具有龙国特色的乡村市场经济,举的例子大多是大熊国农民可以自由出售农产品的例子,中间提到马蹄屯生产队实验性地搞了养鹿厂。”
不夸奖也不批评。
那就说明这个事情已经引起重视了。
但养鹿厂能提供给上面的信息太少,没有人能确定赵全军这么做是好是坏。
“我懂了!大老板不愧是大老板,四九城在提醒我啊,谢谢你苏叔叔!”
赵全军恍然大悟,他知道上面是什么意思了。
养鹿厂才刚刚建立,没有摸索出一套帮社员致富的路子。
养鹿厂养的鹿宰杀了,拿去卖掉,就真的比种地好么?
马蹄屯有一两百号人。
可养鹿厂只有几十头梅花鹿,靠着这些梅花鹿慢慢生崽卖钱,乡亲们不如回去种地呢。
赵全军觉得这么干能赚钱,但是他知道几年后,梅花鹿的价值会飙升,而且养殖梅花鹿还能带动旅游业。
可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远水救不了近火。
《龙国日报》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要看到开养鹿厂的赚钱方式,而且还不能画大饼。
举例大熊国农民拿农产品到农贸市场售卖,也是为了提醒赵全军,必须要让农民看到眼前就能看到的利益。
毕竟大熊国的农民卖东西,那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
“啥啊,你就懂了,我怎么没看懂呢。”
苏亮这政治觉悟属实是有些低了,但这也不怪他,他不懂经济,自然看不懂这个社论。
“苏叔叔,反正还是谢谢你,回头我再带你去打猎。”
赵全军把苏亮的电话给挂掉,想了想,怎么才能把梅花鹿制品给卖出去。
不过现实容不得他思考。
这电话开始一个接一个地打来。
但没有人跟赵全军提《龙国日报》的事情,他们都是来给赵全军说‘过年好’这三个字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