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4章 生意兴隆,猎户的农门医女,在山林,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竹溪药行,依托苏家深厚底蕴和红姑这位“活药典”的坐镇,生意同样蒸蒸日上。红姑不仅精于炮制古方成药,更根据季节变化和玉州本地多湿热的特性,研制出几款效果显着的祛湿茶、消暑散、养颜膏,口碑极佳。药行在百川坊市设有大型铺面,批零兼营。苏岩青还利用漕帮的便利,从南方采购大量本地稀缺的药材,又从北方收来上好的参茸,使得竹溪药行成为了南北药材的一个重要集散点。许多外地药商都慕名而来,大宗交易络绎不绝。
而竹溪木坊,当年跟着石头学习技艺的几个小子如今都是木工坊的老师傅了,尤其是张家的两个小子带了不少徒弟。如今已发展成规模不小的工坊。工坊的师傅们手艺精湛,尤其擅长利用竹溪山特产的楠木、樟木、以及韧性极佳的斑竹,打造家具。
他们制作的家具,款式新颖大方,兼具北方的厚重实用与南方的精巧雅致,榫卯结构扎实,打磨光滑如镜,不上漆亦显天然木纹之美。无论是富户厅堂里的八仙桌、太师椅、博古架,还是寻常百姓家的箱笼、板凳、婴儿摇床,都广受欢迎。木坊还与瓷窑联动,推出了嵌入精美瓷片的桌面、屏风等特色产品,更是别具一格,供不应求。
庄园的农庄产出丰饶,除了供应自身消耗,优质的稻米、新鲜的河鲜、应季的瓜果蔬菜也通过王五的渠道销往玉州城及周边,口碑甚好。庄园自织的土布、编制的竹器虽是小宗,但也因其质朴耐用,颇受普通百姓喜爱。
这一日午后,阳光正好。韩牧野难得清闲,正抱着咿咿呀呀学语的韩清宁在暖阁前的回廊下晒太阳。小丫头穿着鹅黄的春衫,戴着红姑绣的虎头帽,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廊檐下新来的燕子衔泥筑巢,时不时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指着,“啊…啊…”地叫着。
韩君睿则精力旺盛得多,被奶娘抱在怀里还不停地蹬着小腿,试图下地。韩君陌俨然一副小大人模样,正拿着一把小小的木剑,在庭院空地上煞有介事地比划着爹爹教的基础剑招,小脸绷得紧紧的,汗水顺着鬓角流下也顾不上擦。
苏月禾倚在软榻上,看着手中的账册,脸上带着满足的笑意。红姑坐在一旁的小凳子上,手里拿着鞋底,慈爱地看着几个孩子。
“红姨,这个月的进项,比上个月又多了三成。”苏月禾合上账册,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可思议的欣喜,“尤其是瓷窑和药行,简直…简直像滚雪球一样。岩青那孩子,在外面跑生意,晒黑了不少,可精气神足得很。”
红姑笑道:“这是好事!说明咱们竹溪的招牌硬,东西好!岩青也历练出来了,能独当一面。牧野当年的布局,如今都开花结果了。”她看向廊下抱着女儿的韩牧野,眼中满是赞许。
韩牧野闻言,抱着女儿走过来,将韩清宁轻轻放进苏月禾怀里,微笑道:“时势造英雄罢了。若非宋太守治理有方,肃清吏治,畅通商路,玉州府也难有今日之繁荣。王五大哥的漕帮,更是功不可没,没有他那几支跑得又快又稳的船队,咱们的东西再好,也运不出去,卖不上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