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m白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9章 《长白寻梦:松风砚底见鸿痕》,云麓词心录:白云着,zym白云,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申时初,云雾渐起,天池蒙上一层薄纱。
煜明铺开半幅宋笺,狼毫在砚中饱蘸松烟墨。明远折来一枝松枝,将松针铺在纸角:“长白山多古松,其墨宜写苍劲之笔。”话音未落,一阵山风卷着松针掠过纸面,竟在“天池”二字旁添了道天然飞白。
“此乃‘天人共笔’。”煜明抚掌称妙,笔锋一转,写下《水调歌头·长白寻梦》:
长白接苍昊,万壑拥云来。千寻危阶直上,清气入胸怀。想见娲皇补石,漫道神龙潜渊,今古费疑猜。风动松涛起,疑是巨人咳。
乘槎路,通银汉,绝尘埃。一泓寒碧,照尽尘世几兴衰。我欲衔杯问月,谁解冰心在玉,浩渺不胜杯。且就松根坐,看取乱云开。
明远轻声吟诵,指尖抚过“浩渺不胜杯”句:“当年在太学,你总说词贵含蓄,今日却如此豪纵?”
煜明望着翻涌的云海,想起登山时所见的岳桦树——越是高寒处,越是生长得虬结苍劲:“天地大美在前,若再拘于平仄工稳,反失了真意。你看这岳桦,不似江南杨柳婀娜,却自有一股折不弯的气骨,这便是词心所在。”
五·别绪:鸿泥雪爪印青山
戌时将至,众人收拾行装下山。
明远忽然驻足,指着崖壁上的苔藓:“你看这‘不咸山’摩崖石刻,虽历经风雨,笔画仍苍劲如铁。就像你我——”他转头望向煜明,眼中映着暮色中的天池,“纵算前路多歧,也要在这天地间刻下些痕迹。”
煜明摸出随身携带的青铜镇纸,在石缝里埋下一小方墨锭:“待得十年后再来,若见墨痕渗入石中,便知我们的词心,终不负这山水。”
下山途中,墨砚举着火把在前引路,忽闻松枝簌簌作响,一只紫貂闪过,项间金铃清脆。明远笑道:“此乃长白山灵物,怕是来送我们的。”煜明望着那抹紫色消失在夜色中,忽然想起《云麓词话》里的句子:“凡世间灵秀之地,必有词心流转,如松脂入石,千年成珀。”
尾章·星霜:不负山河不负心
九月初三,煜明回到洛阳书房,案头摆着明远托人捎来的鹿皮地图。展开时,长白山麓赫然画着两处朱点:一在天池畔,一在岳桦林深处。
墨砚研好新墨,见公子对着地图出神,忽然想起长白山巅的云雾——那日下山时,他曾见两位先生并肩而立,身影被夕阳拉得老长,恰似两株并立的岳桦,根须在地下相缠,枝叶在风中相呼。
“公子可是在想苏大人?”墨砚轻声问。
煜明点头,取过《长白汇征录》,在扉页题下:“与明远兄登长白山,观天池如观词心——至清至寂,却藏万斛波澜。世人皆道山水无情,却不知每一道沟壑、每一片云影,皆是天地间未写完的词句。愿吾辈如岳桦,生当凌绝顶,死亦化龙鳞,不负山河,不负初心。”
搁笔时,窗外明月初升,案头的松烟墨散着幽光。煜明忽然想起天池边的风,那风里有松脂的清香,有云气的湿润,还有远山上积雪融化的声音——那是大自然在吟诵一首无字的词,等着有心人去聆听,去续写。
(全文完)
创作手记:
本章以散文《寻梦天池》的登山历程为筋骨,延续煜明与明远的“词心·士心”双线叙事。通过“登山论词”“天池写怀”等场景,将自然景观与诗词哲学交织:以1447级台阶喻作词路艰辛,用天池浩渺象征词境开阔,借岳桦树的苍劲暗合词骨精神。文中《水调歌头》新词既呼应前文蛇年词章,又以“浩渺不胜杯”的豪纵之笔,展现友情在天地大美中的升华。结尾“埋墨待痕”的细节,将友情、词心与山水永恒性融为一体,延续了“词心即人心”的核心主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