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仨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1章 最后的抵抗,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深仨品,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前面的战士突然踩中了地雷,\"轰\"的一声巨响,他的身体被抛上十几米高的空中。后面的队员没有丝毫停顿,继续向前冲锋。
\"八嘎!什么人?\"地堡里传来日语的喝问。
\"第三中队的!\"一个会日语的战士高声回答,\"我们被八路军打散了!\"
地堡的射击孔里探出一个脑袋,还没等他看清,突击队员已经冲到了跟前。两颗手榴弹准确地扔进了射击孔,随着两声闷响,地堡里传来凄厉的惨叫。
\"炸门!\"李云龙大喊。
爆破手冲上前,将炸药包贴在铁门上。\"轰隆\"一声巨响,铁门像纸片一样被撕开。突击队员们端着冲锋枪冲了进去,枪口喷吐着火舌。
地堡里光线昏暗,弥漫着血腥味和火药味。几个日军士兵倒在血泊中,还有两个重伤员靠在墙边,其中一个正挣扎着去够掉在地上的手枪。
\"不许动!\"张大彪一枪打在那日军手腕上,手枪滑出老远。
李云龙大步走进来,踢开地上的弹药箱。角落里,一个日军军官正用颤抖的手举着军刀,脸色惨白如纸。
\"放下武器!\"李云龙用日语喝道。
那军官突然狞笑起来,刀尖转向自己的腹部:\"天皇陛下...\"
李云龙抬手就是一枪,子弹精准地打飞了军刀。\"想死?没那么容易!\"他一把揪住军官的衣领,\"老子还有话要问你!\"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欢呼声。李云龙拖着俘虏走出地堡,晨光中,一面红旗正在大同城的最高处冉冉升起。城墙上下,八路军的战士们和老百姓拥抱在一起,许多人泪流满面。
\"报告团长!\"一个通讯员气喘吁吁地跑来,\"丁团长那边抓了个大官,说是日军参谋部的!\"
李云龙咧嘴一笑,摸出旱烟袋点上:\"走,看看去!\"
【俘虏】
临时设立的审讯室里,被俘的佐藤少佐坐得笔直。他的右臂受了伤,用绷带吊在胸前,但眼神依然桀骜不驯。
赵刚给他倒了杯热水,用流利的日语说:\"你的伤势已经处理过了,如果还有什么需要...\"
\"不必假惺惺的!\"佐藤用生硬的中文打断他,\"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李云龙\"啪\"地拍桌而起:\"你他娘的...\"
赵刚抬手拦住李云龙,转向佐藤:\"佐藤先生,战争已经结束了。你们的冈村宁次司令官都已经下令撤退,为什么你们还要负隅顽抗?\"
佐藤冷笑:\"对我们军人来说,战争结束只有两种方式——胜利或者死亡。\"他盯着赵刚胸前的钢笔,\"你们龙国人根本不懂什么是武士道。\"
\"武士道?\"赵刚不紧不慢地摘下钢笔,\"就是屠杀平民?就是拿活人做细菌实验?就是逼迫妇女做'慰安妇'?\"
佐藤的脸色变了变,但很快又恢复高傲:\"战争...总要有人牺牲。\"
\"佐藤先生,\"赵刚突然换了话题,\"你知道为什么你们的武士道打不赢我们吗?\"他指向窗外,那里有几个八路军战士正在帮老乡修屋顶,\"因为我们知道为什么而战。\"
佐藤顺着窗户望去,突然僵住了——院墙外,几个中国孩子正好奇地张望,其中一个还冲他做了个鬼脸。更远处,街道上熙熙攘攘,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完全看不出这里昨天还是战场。
\"我们打仗,\"赵刚轻声说,\"是为了让这些孩子能平安长大,为了让老百姓能安心过日子。\"他停顿了一下,\"而你们打仗,是为了什么?\"
佐藤的嘴唇颤抖着,突然低下头去。他军装口袋里露出一张照片的边角,上面是一个穿着和服的年轻女子抱着个婴儿。
【余烬】
三天后,最后一支成建制的日军部队在阳高县投降。李云龙在缴获的军旗上签完字,抬头看见丁伟押着一队俘虏走来。这些俘虏大多衣衫褴褛,步履蹒跚,完全看不出曾经是精锐的关东军。
最前面是个十四五岁的日本兵,瘦得像个骷髅,宽大的军装松松垮垮地挂在身上。他的左脚没有鞋子,只用破布裹着,每走一步都留下一个血脚印。
\"这他娘还是个孩子啊...\"李云龙皱起眉头。
小鬼子突然跪下,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照片,上面是个穿和服的妇人。他结结巴巴地说着中文:\"妈妈...想见妈妈...\"泪水顺着他脏兮兮的脸颊滚落。
赵刚叹了口气,对警卫员说:\"带他去医务室,再找双合适的鞋子。\"
夕阳西下,远处的村庄升起袅袅炊烟。程瞎子拄着拐杖走过来——他的左腿被弹片击中了。\"老李,\"他突然说,\"咱们是不是该考虑解甲归田了?\"
李云龙摸出旱烟袋,却没点火。他望着天边如血的晚霞,轻声道:\"仗打完了,可事儿还没完呢。\"他指了指正在列队的战士们,\"这些兄弟,得给他们找个出路。还有那些孤儿寡母...都是咱们的责任啊。\"
赵刚走过来,手里拿着份电报:\"总部命令,让我们休整一周,然后开赴东北。\"
李云龙点点头,突然问道:\"那个小鬼子呢?\"
\"在医务室,哭了一整天了。\"赵刚推了推眼镜,\"才十五岁,是被强征入伍的。\"
李云龙沉默了一会儿,从兜里摸出几块糖:\"拿去给他吧。\"他转身走向指挥部,背影在夕阳下拖得很长很长。
远处,炊事班已经架起了大锅,肉香随风飘来。战士们围着锅灶说笑着,有人开始唱起了家乡的小调。明天,他们将踏上新的征程;今夜,且让他们暂时忘却战争,做回普通的年轻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