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凋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4章 王昌龄结算前世仇,江南地区的丧钟,大唐天将军,落叶凋谢,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昌龄结算前世仇,江南地区的丧钟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p>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p>
至乾元二载二月时,山南、江南的除贱为良已经进行大半年时间。</p>
相比于广袤的平原地带,山南、江南、淮南的除贱为良道阻且长。</p>
这里有以张镐为首,朝廷派出最庞大的团队。</p>
有超过七个都督府的兵马聚集。</p>
如之前所料一般,狗急跳墙者比比皆是。</p>
但有一点和河南、河北相同,那就是经过锦衣卫向乡里渗透以后,底层百姓不跟随豪强大族起事。</p>
如无根之萍一般的豪强大族,不需要多久,就会被唐军府兵剿灭。</p>
那些豪强大族,在举旗造反的那一刻,就代表他们走向一条不归路。</p>
在穷途末路的时候,他们不得不放弃他们执着一生的土地,逃往山中。</p>
对他们来说,这是仅有的路。</p>
开弓就没有回头箭。</p>
以前往深山里逃的是被逼往绝路的平民百姓,现在则是走投无路的豪强大族。</p>
唐军府兵只是疲于奔波,延缓时间。</p>
江南西道,宣城。</p>
张镐、王昌龄、张兴、杨炎、王玙等官吏齐聚一堂,商讨下一阶段。</p>
“除贱为良大半年时间,无数耕地荒芜,粮食锐减。虽能开豪强大族仓库,又有常平仓、义仓。但我等为父母官,当未雨绸缪,不能一直拖延下去。”</p>
张镐向在坐的官吏说道。</p>
江南、淮南富庶之地,还要沿着大运河向北部调输粮食。</p>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p>
除贱为良虽然激烈,但张镐是赞成的。</p>
土地兼并、豪强治乡,就如生长在大唐身上的脓疮,需要忍痛用刀子剜掉。</p>
“可江南山地太多,至今已有不少豪强大族盾入深山之中。我们已经使用强硬手段,不断招抚愿意除贱为良的家族,治罪违抗朝廷命令的家族。除非有朝廷的军令。”</p>
王玙手一摊,徒之奈何。</p>
他们的任务是主持山南地区、淮南地区、江南地区的除贱为良。</p>
现在只有靠近京畿之地和都畿之地的山南西道、山南东道,在一定程度上完成除贱为良。</p>
那里的抵抗,远远不如江南地区。</p>
去年他们在山南的时候,江南诸郡太守,不断地向他们求援。</p>
江南的宣城都督府、武陵都督府、余杭都督府、东阳都督府,已经全部出动。</p>
在锦衣卫的配合下,不服从就攻击。</p>
即便如此,还有巨大的弊缺,进度缓慢。</p>
可以想象,江南地区连税都收不上来,可见其蟠根错节之深。</p>
有许多县兵都被豪强大族控制,导致不少锦衣卫被杀害。</p>
“昔日商汤网开三面,何若启奏至尊,用怀柔政策,向江南地区宣告赦免豪强的罪行,让他们只交地、释放农奴。给他们一条活路。事到如今,他们应该明白自己等是以卵击石。”</p>
杨炎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鱼肉乡里的豪强进行一定赦免。</p>
像大族、士族一样,虽有大损失,但能长存下去。</p>
豪强大族在江南地区星星散散地分布,任何一族的反抗,都是螳臂当车。</p>
朝廷倒是希望他们能联合起来,与八万正规军进行一次旷野大决战,定鼎江南。</p>
问题是这些豪强一盘散沙,没有丝毫联合的可能。</p>
“变革当一劳永逸,彻彻底底,不可姑息,我们宁愿再用两年时间,也不可继续遗祸。江南豪强大族的宗族凝聚力强于北方。他们自知罪无可恕,屡屡杀害锦衣卫。至今有两名太守和十三名县令为国捐躯。此等罪孽,哪能轻恕?”</p>
张镐第一个不赞同杨炎的想法。</p>
一次变革,不仅要改变现在,还要警示未来。</p>
必然要让后世的大族明白土地兼并和豢养农奴是一条红线,不可触碰。</p>
因为随着李瑄戎马一生的将领们,追随李瑄变革的文臣们,都拥有后代。</p>
现在他们有理想,有操守。不代表他们的后人,能谨守先辈的信念。</p>
用这么严厉的方法除贱为良,总不能让现如今的达官贵人的后代再逾越红线吧?</p>
张镐的话引起众文武官吏的支持。</p>
“先前王侍郎言兵少,我深表赞同。江南与其他地方不同,可以请求至尊允许江南诸郡收拢佃农,组织团练,打开仓库,分发兵器。”</p>
“待除贱为良完成,再解散所有团练,使平民百姓回去耕种。”</p>
张兴给出这个答案。</p>
既然要用强硬手段,只有增加兵力这个办法了。</p>
“可以,立刻快马奏请至尊,在各地组织团练,配合进攻山区内的豪强大族。”</p>
张镐点头。</p>
江南地区的山区丘陵,是群山环抱下的平地,他们非进入不可。</p>
“王侍郎、敬少卿。已过大半年时间,淮南地区竟还未完成除贱为良,请二位前往淮南,监督除贱为良之事。”</p>
张镐又向王昌龄、敬括吩咐道。</p>
淮南道并不大,但进度太过缓慢。</p>
宣城与淮南只有一步之遥,张镐要看看是怎么回事。</p>
张镐是大史学家吴兢的徒弟,深得吴兢的器重。</p>
他年轻时游历长安,以饮酒、鼓琴自娱,不善与外人交往。</p>
若有公卿邀请,他便径直前往,也仅是求醉而已。</p>
动则如王者师,不动一老叟尔。这是形容张镐的一句话。</p>
在这个时代,张镐还得到李瑄的真传,做事雷厉风行。</p>
一场议事过后,江南地区的除贱为良,开始新一轮的调整。</p>
他们的奏书传至长安后,李瑄的诏书很快就来到宣城,允许江南各地组建团练。</p>
不过兵权在都督府,而非太守府。</p>
由各辖区都督府派遣将领,领导团练军对豪强进行围追堵截。</p>
……</p>
淮南道。</p>
王昌龄和敬括到达淮南以后,一路上观察淮南道除贱为良的情况。</p>
他们途径安陆郡、齐安郡,这两郡虽也是多山地带,但由于地广人稀,使军队很容易控制局面。</p>
木兰山军的五千士卒就驻扎在齐安郡。</p>
除了这两郡外,还有就是扬州城所在地广陵郡。</p>
广陵都督府治所在扬州。</p>
且朝廷对扬州的监管较严,广陵太守是李瑄当宰相时提拔的亲信萧昕,他精明强干,有识人之能。</p>
使扬州一带铲除豪强较为顺利。</p>
但广陵旁边的郡,却一直糊里糊涂的。</p>
王昌龄和敬括先来到寿春郡。</p>
这也是一个大郡。</p>
观看战况,寿春郡内有天柱山军八个营,巢湖军五个营。</p>
兵力是充足的,奈何郡中县令为豪强大族打掩护。</p>
大半年间,共三次统计释放的农奴、新增耕地。</p>
但都被寿春太守韦子春驳回,并三令五申,要各县十成十的完成除贱为良,不得再唬弄。</p>
韦子春也清楚豪强大族与县令、县丞、县尉之间的纠葛很深。</p>
他亲自带人下县查阅,效率太低。</p>
最终,他只能与广陵都督卫伯玉商议,动用兵力去搜查。</p>
不服从调查的豪强大族被逐步蚕食。</p>
淮南的豪强大族大多数都没有选择拼死反抗。</p>
王昌龄和敬括到寿春郡后,也认为寿春郡不成问题。</p>
但王昌龄从韦子春口中得知钟离郡的除贱为良几无进展。</p>
除贱为良已经进行将近一年,一个郡几无进展,说明钟离郡太守与当地豪强大族牵扯极深。</p>
当一郡太守都无法出力的时候,府兵自然无法强硬推进。</p>
本来想东去扬州的王昌龄,立刻随敬括一起到与寿春郡相连的钟离郡。</p>
钟离郡,改州为郡前名濠州。其境内有一条濠水。</p>
由于春秋战国的时候,这里属于钟离国,因此而得名。</p>
非常时期,王昌龄和敬括,由五百天策卫骑兵护卫,他们行进之时无法低调。</p>
广陵都督卫伯玉为策应王昌龄,派遣扬州军六个营到达钟离郡。</p>
现扬州暂时不需要这么多兵马。</p>
王昌龄乘坐马车,即将到钟离郡城的时候,卫士禀告:“启禀王侍郎,前方三里外,钟离太守正在等候迎接。”</p>
“我知道了!进前停车。”</p>
王昌龄掀开车帘,周围有一望无际的耕地。</p>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p>
不少百姓都在田内耕作忙碌。</p>
只是不知道他们的身份,为良家,还是佃户,亦或者为农奴……</p>
现王昌龄已经将近花甲之年。</p>
他的诗几乎已经登峰造极境。</p>
七绝圣手王昌龄,他以边塞诗,家喻户晓;又能写下宫怨诗,意味深长;他的送别诗不下于李白。</p>
七绝之美,五古之严;风格遒劲。</p>
是当世最顶尖的大诗人。</p>
纵观王昌龄的一生,可以用大起大落,起伏不定来形容。</p>
他年轻的时候,在嵩山学了几年道士。</p>
觉得修道没意思后,他又到河东游历。</p>
看边塞风光。</p>
不久后,他又到河西陇右,准备从军边塞。</p>
那个时候,投笔从戎,是每一个诗人文人的梦想。</p>
可惜当时边境无战事,游览一圈边塞后,王昌龄又回到长安周边的蓝田县,开始收住心思,准备科举。</p>
仅仅一次,王昌龄就进士及第。</p>
只是在秘书省为一校书郎。</p>
这一年,王昌龄而立。</p>
但四年后,他再次参加一次考试,登科得以出任县尉。</p>
随后就是被贬岭南,又遇到大赦天下而还。</p>
然后又被任为江宁丞。</p>
一个大才子、大诗人,在一个县丞的位置上待八年,无人问津。</p>
还是李瑄拜相的时候,才将王昌龄捞回来,任殿中侍御史。</p>
李瑄无疑是王昌龄的恩相。</p>
自那以后,王昌龄受李瑄的影响,激进变革,死跟李瑄的脚步。</p>
他在地方基层十几年,最清楚百姓是什么样子。</p>
如果无法改变,迟早会生出祸患。</p>
那时的王昌龄,是最意气风发的时候。</p>
在李瑄的变革一度占据上风的时候,提拔王昌龄为上洛郡太守,并监督龙沙河金矿。</p>
李瑄罢相,王昌龄也跟着遭殃,转身就把他贬为龙标尉。</p>
还是李瑄再攫取权力的时候,王昌龄再次起身。</p>
“下官等拜见王侍郎、敬少卿……”</p>
钟离太守闾丘晓在王昌龄下车时候,向王昌龄拜道。</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