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凋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0章 安西 北庭节度大使,经略大使,灯,大唐天将军,落叶凋谢,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长安的各个坊市,都仿佛有铁花绽放。</p>

李隆基要让百姓看到,绚丽的铁花,让长安的胡人,看到这壮丽的繁华景象。</p>

让他们带着遗憾回到自己的家乡,向他们的国人宣扬大唐的强大。</p>

花萼相辉楼上,一览长安,连同天上清冷的明月。</p>

璀璨的铁花在夜空中绽放,如诗如画,配合着灯楼与灯塔,照亮了整个长安城。</p>

丝竹之声此起彼伏,华丽衣裳的舞姬翩翩起舞,那优美的身姿仿佛从画中走来。</p>

还有那巨大的灯轮,鬼斧神工,不断旋转,任何人看了都会咋舌。</p>

“七郎,据说你要去西域了?”</p>

李隆基在花萼相辉楼上看载歌载舞、火树银花的时候,杨玉环来到李瑄身旁,向李瑄询问道。</p>

她忍不住,她听说西域很远,而且是荒凉的不毛之地。</p>

如果李瑄在长安,过一段时间,她会劝说李隆基,再拜李瑄为宰相。</p>

她相信李隆基还是信任李瑄的。</p>

“回娘子,西面有一个大食的国家猖獗,有东扩之意,臣需要阻碍其东扩,并收复故土。”</p>

李瑄向杨玉环回答道。</p>

他正想托高力士,帮忙传信杨玉环呢,没想到她会主动说话。</p>

李瑄又不是杨玉环的干儿子,正常情况下,去拜见她也不合适。</p>

“七郎有天威,祝七郎旗开得胜……”</p>

杨玉环只是感觉到难过,又不能劝说。</p>

出将入相,也是李瑄英雄的地方。</p>

她相信李瑄能把那个什么大食的国家打败,必然会再拜相。</p>

“借娘子吉言,臣一定会在西域,鹰扬国威。等到西域以后,要寻找最名贵的珠宝和奇珍,送给娘子。”李瑄微微一笑,向杨玉环说道。</p>

“七郎有心了……”</p>

杨玉环展颜一笑,她想要的,并不是这些。</p>

除非有沧海月明珠,蓝田暖心玉。</p>

像是《锦瑟》一样,令人沉醉,令人心碎。</p>

“臣离开长安之前,有一个不情之请。”李瑄沉吟一下,向杨玉环说道。</p>

“七郎请讲!”</p>

杨玉环一定满足李瑄的请求。</p>

“臣有一个部下,任常平新兵指挥使,此对国家重要,是朝廷在地方的耳目,希望杨右相不要无缘无故换下他。”李瑄向杨玉环请求道。</p>

杨国忠现在已经意识到由指挥使直接统帅的常平新军有影响,如果李瑄一走,他百分之百会换走廖峥嵘。</p>

常平新军对他将来太重要了。</p>

“七郎放心,杨国忠不敢罢免常平新军指挥使,我会警告她。”杨玉环一口答应下来。</p>

“七郎将离长安万里远,还有什么要托付的吗?”杨玉环又目光灼灼地问李瑄。</p>

大庭广众下,这种眼神让李瑄心中一跳,这贵妃娘子是何意呢?</p>

但李瑄想了想,又对杨玉环说道:“臣的父兄和妻子,请娘子照看一番。虽然臣与杨氏有间隙,但臣一直支持娘子。有朝一日娘子有难处,臣一定会帮助娘子。”</p>

李瑄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p>

节度使外出为帅,必留质子在长安。</p>

安禄山这么被宠信,也得将自己的儿子安庆宗留在长安为质子。</p>

李瑄曾经未婚配,父亲在长安,所以没问题。</p>

现在婚配,再让李适之在长安为质子,并不符合规矩。</p>

李瑄没有不长眼地去向李隆基请求,将妻子全部带走。</p>

只留一个儿子即可。</p>

但李瑄的儿子都很小,特别是小儿子,小女儿才几个月大。</p>

李瑄也不敢带到西域,去走那随时有风沙的罗布泊。</p>

他早已与裴灵溪商议好,由裴灵溪和霜儿留在长安,照顾他的儿女。</p>

姜月瑶和长离,与李瑄一起到西域。</p>

等过两三年,孩子们大一点,再带他们和裴灵溪离开。</p>

到时候留一个儿子到长安就行了。</p>

关键时刻,李瑄会派人将儿子和李适之接走,向西躲藏。</p>

李瑄在西面留了不少亲卫统领常平新兵。</p>

这些常平新兵忠于他,关键时刻可以与地方县令、郡守拔刀相向。</p>

常平新兵,挤占大量的郡兵、县卒,使郡县不招募乡勇的情况下,很难对抗。</p>

“我会约束堂兄和姐姐们,让她们不要跋扈。七郎的妻儿和父亲,我一定会帮忙照看。”</p>

杨玉环觉得这是她应该做的。</p>

“多谢娘子!”</p>

李瑄再次感谢。</p>

她敢肯定,心慈手软的杨玉环,不能约束五杨。</p>

历史上很多权柄在握的皇后,都有狠辣参政的一面。</p>

然杨玉环从来没有过。</p>

但话又说回来,杨氏的跋扈,杨玉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p>

因为杨氏的权力,来源于杨玉环的纵容。</p>

“玉环和七郎在说些什么?”</p>

这时,观赏花灯的李隆基走过来。</p>

“臣妾想请七郎作一首词……像是中秋那样。整个天下,只有七郎能作出音律独特的词,这上元夜的火树银花,绚丽灯火,不是应景吗?”</p>

杨玉环立刻改变神态,掩饰自己与李瑄的谈话内容。她灵机一动,想到向李瑄求词。</p>

是搪塞李隆基,也是真心向李瑄求。明媚的眼波中充满期待。</p>

“是极!是极!七郎去西域前,留下好词吧!让我能再作大曲!”</p>

李隆基来了兴致,上元节也是诗人们吟诗作赋的节日。</p>

现城中不少文人,在花下吟诗。</p>

“臣只在此间,不够完善,希望能独自在朱雀街游览,寻找灵感,待游览完毕,再向圣人和娘子奉上词。”</p>

李瑄愣了一下,不过他很快就回答道。</p>

元宵的词,确实有一首。</p>

如果说《水调歌头》是秋词的绝唱,但《青玉案元夕》,就是当之无愧的元宵节第一。</p>

“七郎可自去游览!”</p>

李隆基点头,写诗词确实需要灵感。</p>

那种穿梭时间与空间的感觉,只是站在花萼相辉楼上,为难李瑄了。</p>

“三郎,上元夜不该只在这花萼楼上,当夜游曲江。我们与七郎在曲江汇合。”</p>

杨玉环趁机向李隆基说道。</p>

“依玉环的!”</p>

李隆基笑道,他正想离开花萼相辉楼呢,玉环果然与他心有灵犀。</p>

随即,吩咐高力士起驾一路游览,前往曲江。</p>

李瑄穿着便服,故意走在朱雀街的昏暗之处,怕人认出。</p>

她的妻子们就在这朱雀街上,观看满城花火。</p>

他没有刻意寻找。</p>

有的时候,还绕过小巷,看烟火气息。</p>

一年一度,非宵禁之夜。</p>

李瑄知道,宵禁对城市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p>

总有一天,李瑄会推倒这些坊市之墙,取消宵禁。</p>

在巷子中,李瑄看到许多孩童提着灯笼,一蹦一跳。</p>

在朱雀大街上,许多贵族士女畅游。</p>

还有一处广场上,铁花飞空,像是东风吹开了火树银花……</p>

李瑄用一个时辰,一路走到曲江。</p>

这里从皇家的阁楼,到曲江池的画廊,都有明亮的灯火。</p>

这里还有长安为数不多的灯轮,也有让人拍手叫绝的铁花表演……</p>

李隆基的车驾到来后,与平民百姓区分开。</p>

“拜见圣人,娘子……”</p>

李瑄穿梭羽林郎,到达曲江畔的李隆基和杨贵妃的身前。</p>

“七郎可有妙词?”</p>

李隆基问李瑄。</p>

杨玉环上前一步,代表她更激动。</p>

“已有!”</p>

李瑄回答道。</p>

“笔墨纸砚!”</p>

李隆基话音刚落,桌子和笔墨纸砚就被呈上来。</p>

女官提灯照亮。</p>

研好墨后,李瑄执笔,一挥而就写下脍炙人口的《青玉案元夕》。</p>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p>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p>

青玉案词牌名,大唐也有。出自汉代张衡的“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p>

但此次体裁平仄又有不同。</p>

此词前半段描绘上元夜的景色,只能算精品,不能撼动千古,但最后笔锋一变,韵味深长,让人无尽遐想。</p>

“妙!妙!妙!”</p>

李隆基拍手,连说三个妙字。他看到的是对上元夜的描绘。</p>

现李隆基正在思索众里寻他千百度以后的含意。</p>

谁都能看出大有用意。</p>

杨玉环看到为首词,又醉了,由于想法太天真简单,让她屡屡产生误会。</p>

如之前的《嫦娥》,再后来的《锦瑟》。</p>

她以为李瑄在暗示些什么。</p>

而这首《青玉案元夕》,最重要的是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是谁?</p>

wwш ?тTk án ?Сo</p>

她觉得是不是自己!</p>

越想越脸红。</p>

陪同李隆基的杨国忠对李瑄的才华羡慕嫉妒恨,他觉得李瑄好离谱啊!</p>

虽然他不太懂,但朗朗上口,一定又是佳作。</p>

杨氏姐妹此时厌恶李瑄,李瑄诗写得越好,她们就越难受。</p>

裴宽、韦见素、杨慎矜等十几名三品大臣,皆交口称赞。</p>

他们也在思索“那人”是谁?</p>

“七郎,此词中七郎寻找的人是谁?”</p>

李隆基想不通,忍不住向李瑄问道。</p>

“推行新法失败,臣不能言明。”</p>

李瑄轻声回答道。</p>

他的回答很容易让李隆基和大臣们推测,那人不是指谁,而是新法。</p>

李瑄没有做到,所以才能写下这首诗。</p>

灯火阑珊处啊!</p>

这个时候,李隆基也没有不高兴。因为李瑄有感而发。</p>

诗人通常以此为诗词注入灵魂。</p>

就像张九龄的《感遇》一样,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p>

恰恰证明了李瑄的忠贞!</p>

实际上,李瑄的那人不仅仅是这样,他不能表露出来。</p>

不过杨玉环还是沉浸在自己编织的幻想之中。</p>

也有文人在不久后,会推倒“那人”,但仍旧是莫衷一是。</p>

有人说,那人是明君,是年轻时的李隆基。</p>

有人说,那人是李瑄自己。</p>

有人说,那人是李瑄想得到又无法得到的意中人。</p>

有人说,对应灯火阑珊,那是李瑄心中的国泰民安。</p>

有人说,那是一种野心,李瑄在这一夜,释放了自我……</p>

伴随着《青玉案元夕》的传颂,李瑄于草长莺飞的季节,离开长安。</p>

李瑄的父兄、妻子坐马车将他送到咸阳原上……</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那年华娱

做梦的木头

亮剑:我杀敌能爆航母

穷玩战术富玩火力

你管这叫创业?

大一大夫

慢性齿痕

红牛地瓜

七零军嫂狠又媚,京圈首长受不了

就是艾米呀

无情道不一直是合欢宗热门选题吗

陆啾啾从不啾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