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字手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04章 明争暗斗,军官(巨肉高H),码字手痛,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明争暗斗

金銮殿外,朝日带着万丈光辉,跃入中天。</p>

金銮殿中,当李剑湖参诉自己所告之事,一位位朱紫衣冠的朝臣眼观鼻,鼻观心,似乎在沉吟等会儿该如何在御前奏对此事。</p>

以他们的政治智慧,当然看得出李剑湖三人背后有人。</p>

但即使背后有人,今天在这大喜日子参周铁衣一笔,似乎也有些说不过去。</p>

这不是明摆着给圣上难堪吗?</p>

当然这也符合儒家一贯的作风,特别是在三日前的大战中,圣上闭宫不出,今日又有二圣临朝之举,若儒家不闹腾一下,反倒才奇怪。</p>

但政治可不是闹腾就完事的。</p>

任何政治举动,即使起因再荒谬,但只要上纲上线,在推动的过程中,也一定会表达政治意图。</p>

就以登闻鼓举例,当初太祖设立登闻鼓之时,百姓们不敢鸣冤。</p>

于是有一天,一位石姓商人击鼓鸣冤,所述之事仅仅只是丢了一头猪。</p>

当时满朝文武在金銮殿上听到这奏闻,都感到荒谬至极。</p>

但结果是太祖不仅没有怪罪,反而赏赐了石姓商人十金,补偿其丢失的猪钱。</p>

其后他召三司至前训话,再诉登闻鼓之重,百姓之事无小事,而后百官郑重对待登闻鼓鸣冤这件事,言部专门设置了登闻鼓院,审查受理此事,百姓们信服登闻鼓鸣冤。</p>

所以再滑稽的政治理由,一旦上纲上线,那就一定会表明之后的政治意图。</p>

但经过三百年的演变,再好的制度也会缺漏,或者人为设置障碍。</p>

登闻鼓之后多次敲响也出现了大量鸡毛蒜皮的小事,登闻鼓院也重罚了那些百姓,因此登闻鼓才逐渐难以被敲响。</p>

有了登闻鼓下白骨寒,通政司前无布衣的说法。</p>

今日登闻鼓再响,很明显儒家要表达某些政治意图,在没有弄清楚这些政治意图前表态,很有可能就会成为政治牺牲中的糊涂蛋,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p>

大夏圣上和天后端坐在御座上,沉默不语,一时间接近三十息的沉默让金銮殿中的气氛前所未有地凝重起来。</p>

在上三品无形的精神交锋之中,李剑湖只觉得内外被审视了一遍又一遍,如果不是儒家道统如同支柱,死死抵住李剑湖,仅仅只是这种审视,就足以让只有八品的李剑湖精神崩溃。</p>

三十息之后,百官末尾,一位朱衣越出,拱手道,“陛下,臣有事奏。”</p>

大夏圣上看向这位朱衣——诛神司库房院院长焦国平。</p>

大夏圣上面无表情,“何事?”</p>

焦国平大声说道,“臣管理诛神司档案一事,据臣所知,眼前这位李剑湖是汤州府镇抚司上报的三位与神孽勾结逃犯之一,若这三人真是逃犯,他们何以告我大夏国之栋才!请陛下先审这三人身上神孽牵连一事!若属实,当诛杀九族,以儆效尤!”</p>

焦国平最后一句话近乎咬牙切齿,森森寒意即使离几丈远,李剑湖都能够感受得到。</p>

他不敢置信地看着这位素不相识的官员,他不知道自己与对方有什么深仇大恨,对方一上来就要诛杀自己九族。</p>

这一刻他才深刻理解到为何登闻鼓下白骨寒,通政司前无布衣。</p>

李剑湖脸色胀红,刚想要开口,旁边的崔玉轻轻拉了李剑湖的衣袖,到了这一步,朝堂上的争斗已经不是他们能够决定的了。</p>

现在说得多,反而可能会犯下大错,真正要说的话,自然由他们背后之人说。</p>

周铁衣看着眼前场景,面带微笑,沉静地站在原地。</p>

不仅是因为他对李剑湖三人告状完全在掌握之中。</p>

同时也因为焦国平这番话。</p>

他周铁衣现在可不是三个月前那个还需要自己提刀杀人的诛神司总旗,就算站着不动,自己身后的利益团体也不会让自己轻易出事。</p>

言部一位五品御使开口道,“焦院长此言不妥。”</p>

这位御使再对圣上拱手致意。</p>

这是御使的特权,即使在圣前也能够先声夺人,再讲礼数,象征着大夏圣上广开言路。</p>

这也是言部清贵的原因之一。</p>

“湖心书院一事,本就疑点重重,司律,司民都已经上奏圣上,因为之前圣体有碍,所以一直没有审理此事,如今正好两案并审,由司民亲自主持,还天下百姓一个清白。”</p>

周家门生故吏之首,刑部侍郎长孙丹出阵,对圣上拱手致意之后,冷笑道,“秦御使此言不妥吧,湖心书院勾结神孽,按大夏规制,也应该交由诛神司先审,若有疑点再上呈刑部,最后再至三司处,为何秦御使这里,一下就要司民亲审,这不仅与祖制不符,也于礼不符。”</p>

“或者说儒家所谓的礼制,在某些时候可以特权越位?毕竟湖心书院乃是儒家书院,若真是如此,如何能够让百家安心?让圣上安心!”</p>

长孙丹用了一个重音,将事情的复杂性再上一个档次。</p>

学部尚书唐安世拱手致意后,开口道,“既然长孙侍郎觉得我儒家审理此案不能够让天下人安心,不若让司律亲审如何?”</p>

儒家自己清楚湖心书院的事情,地方某些氏族确实在搞祖先封神之法,是有牵连,但要说湖心书院说勾结神孽,本来就带有一点牵强附会。</p>

所以司律青空规来审这件事,对于儒家而言至少比诛神司先审要好得多。</p>

毕竟那地方镇抚司上呈的初步口供就差指着儒家说儒家有造反之意了!</p>

之前朝堂上也在争论该怎么审。</p>

若不是周铁衣受到刺杀,而后又有兵冢神孽之事爆发,恐怕以周铁衣的手段,诛神司早就揽过此案了。</p>

而眼下是什么局势?</p>

今日朝会本来要议论什么?</p>

是周铁衣受封侯爵!</p>

若真的让周铁衣今日受封侯爵,那么周铁衣威势无两,简在圣心,儒家怎么再争湖心书院案审理权柄?</p>

所以即使知道今日弄出此案不是时机,几乎不可能通过此案扳倒周铁衣,甚至现在动摇周家都很难。</p>

但儒家不得不在今日打出这张牌,因为这张牌今日不打出,等周铁衣真的受封侯爵之后,那就真的回天乏术了!</p>

想到这里,百官们总算是琢磨出了今日朝堂上儒家的一些政治意图。</p>

若司律审理此事,那么还表明一件事。</p>

那就是周铁衣封爵‘名不正,言不顺’!</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紧~粗骚媳引勾公日本

火逸仙

无套内谢粉嫩小泬

二十年的老书虫

开会桌下把荫蒂添的好多水

白喵赴捋谁

老公太长了每次都扎的肚子疼

落叶凋谢

我把刘姨俩腿扛在肩上是小说

鱼狱圄

女主被父子二人共同拥有的小说

梦幻古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