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喝毛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开局签到刑警队,我喝毛峰,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是专指形意拳在使用中的要求。
在形意拳发展史上,历代传人中都出现过出类拔萃之辈。
但值得注意的是,人们评判这些传奇式的人物时,并不是通过一个统一的动作标准去衡量他们的练法。
这是因为,形意拳锻炼的终极目标是“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这对于那些经过一段时间严格的基础训练,较准确地掌握了形意拳基本动作规范的人来说,是一句必须领悟的至理名言。
否则,再天资聪颖,也不过是个练家子,难以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练形意拳有“一年打死人”的说法,虽然夸张,但也说明形意拳具有质朴、简练、实用的特点。
所以,练形意拳的人,应善于把握体用结合的关系,把练和用紧密集合起来。
体味形意拳“拳打三节打人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的拳理。
形意拳用外表的动作“形”,反映动作内涵的“意”。
此时外表需要循规蹈矩,不能改变传承,要用一成不变的“静态”规矩反应内心的动态,不断升华意境;
而用法,则靠千变万化的外形来体现内心“无我”这种恬淡的境界,必须要忘掉身心,以至于进入一种毫无畏惧的忘我状态。
拿形意拳的练法和用法相比较,既有拳架结构的变化,也有动作多与少、幅度大与小、力道刚与柔的变化。
就是同一个用法之间也有这种变化。动作虽然没了平时练的模样,却处处透出了形意拳的味道。
这对于平时怎么练就想怎么用的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
用法和练法比较,要能够做到动作省减了,而意思仍然存在。
这可以从“顾即是打、打即是顾”之间的顾盼、呼应、贯通之中去领会。
这种“用法”表面看起来动作很简单,甚至只是一动而已。
其实是一个非常注重节奏的、连贯起来的复杂动作,是动作能量组合,不是简单的一个动作。
有人讲,形意拳用法必须带着它一定的形象。的确,形意拳有“五行”、“十二形”等明显区别与其他拳种的特色动作。
但一用起来这些“形”,就如同书法中把正楷写成草书的关系一样,快的在似与不似之间,甚至快的认不出来。
但心里清楚,用法的每一动都来源于平时练的形,是一种熟能生巧、融会贯通、随感而发的下意识动作。
而真用到这些形时,内地里早已养成要特别认真按要领去做的习惯。
形意拳“腰胯驱动”与“劲上脊背”
练习形意拳讲究返先天用本能,想把拳练出名堂,首先要找到腰胯,返回腰胯,使用腰胯,忘记四肢。
形意拳里“大龙”之说,就是要体现出腰对全身的驱动作用。一动无不动,这个一就是指腰。
“腰”是有形有相,无形无相的就是“丹田”。
如果要体现腰胯驱动,身体定然有所倾斜,虽然角度不大,但内意外形,总是有所体现。
通过一定的方法把腰椎尾椎练活了,大龙腰胯就都出来了。
这个时候一动都是腰先动,丹田内动,带着全身骨节层层运转,也就是一动无有不动,运劲方如九曲珠连绵不绝。
练腰的方法,有的门系单独拿出来,有的则融入到拳架里头。
练习形意拳必须把四肢的功能忘掉,突出腰胯的驱动,慢慢就能找到腰的原始力量,逐渐把后天胳臂腿发力的习惯改过来,这个才是“换劲”。
对于老是搞不明白的学生,我就让他们把手脚捆住躺在地上,说好了胳臂腿不准使劲然后想办法坐起来。
结果都是挣扎一阵就找到了腰,才恍然大悟。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小孩怕打针,我在医院看见过不想打针的孩子在床上咕噜。
四五个大人控制不住,最后我说了一句“你把他腰箍住”,就马上解决问题。
这个时候人的本能出来了,腰就用上劲了,胳臂腿也忘了,这力量得有多大?
除了腰胯之外还有个重点,就是脊背。形意门里有句话叫“劲上脊背”,就是把腰胯练出来了,大龙也出来了。
这个时候从后天转了先天,从四肢用力转化成腰胯脊椎带动全身的整力,此方为换劲。
老虎豹子走路屁股高高耸起,一撅一撅的,身体是个S形,整体就像个弹簧,随时窜出去。
人在后天只会用胳臂腿,不知道用腰胯,那里的骨头也长死了。
但人是直立的,老虎豹子是卧着的,怎么把腰胯的横力通过脊柱转移到两臂上去呢?
就是所谓“劲上脊背”了。
老虎豹子的脊柱方向和四肢方向是一致的,所以来自腰胯的力量可以很顺畅地传递到四肢。
但是人的肩臂和脊柱是十字交叉的,按道理从腰胯上来的力量到这就中断了。
所以普通人只会用两臂的力量,而不懂得用腰胯整体,这也就是为什么人控制不住一条发怒的二三十斤小狗的原因。
因为犬科动物的脊柱与四肢也是同一个方向,所以虽然人家只有二三十斤,但肯定比人两条胳臂的劲要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