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文明维度的认知鸿沟
穿越神探夏洛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8章 文明维度的认知鸿沟,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穿越神探夏洛克,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就是认知维度的差距。”李浩哲在研究院的研讨会上感慨道,全息屏幕上,大唐联邦制的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形成强烈反差,“当我们用量子卫星监测气候,用纳米材料加固堤坝时,他们还在将命运寄托于神灵。”
他调出大唐的气象控制中心画面:在青藏高原,巨大的量子粒子加速器正在调节大气环流;在江南水乡,智能水网系统根据实时降雨量自动开合闸门。“我们的‘天河工程’能将水汽精准输送到干旱地区,‘云海计划’可人工干预降雨。这些技术,在南宋和罗马人眼中,恐怕真如‘神仙手段’。”
长安大学的学术报告厅内,学者们正在进行跨时空研讨。“南宋的理学禁锢了思想,‘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让科学探索举步维艰。”历史系教授调出文献资料,“而罗马帝国虽有辉煌的工程技术,却始终未能建立系统的自然科学体系。”
“但这也给了我们警示。”李浩哲突然说道,全息屏幕切换成现代社会的场景,“即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仍有人拒绝接受气候变化的科学证据。文明的进步,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思维的解放。”
他展示了一段特别的影像:在大唐联邦制的教育基地,孩子们戴着VR眼镜,亲身体验南宋洪水与罗马火山喷发的场景。随后,画面切换到他们在实验室里分析气象数据,设计防洪方案。“我们的教育体系,从根源上培养理性思维与科学精神。”
夜幕降临,长安的量子灯光照亮研究院的玻璃幕墙。李浩哲望着窗外的智能城市,磁悬浮列车在楼宇间穿梭,生态穹顶自动调节着城市气候。历史的教训与现代的成就在此刻交织,提醒着每一个大唐人:唯有保持开放的思维,拥抱科学与理性,才能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在文明的长河中破浪前行。而那些被时空阻隔的古代文明,其挣扎与迷茫,终将成为照亮未来的警示之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