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随他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章 野人,武学宗师张三丰,浮沉随他客,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神农架的浓雾在晨昏时分最是粘稠,君宝蹲在百年古杉树杈上,望着树下饮水的野鹿群。他身上裹着用熊皮和藤条编织的「蓑衣」,毛发间缠绕着野草与树脂,远远望去竟似半截风化的树桩。鹿群忽然惊起,他指尖掠过腰间兽骨磨成的短棍——那是用少林「三节棍」心法改良的「野人棒」,棍身刻着的「卍」与「」符号已被苔藓覆盖。
「吼——」山谷中传来他刻意压低的咆哮,混着风声听来宛如洪荒巨兽。狼群循声而至,却在离他三丈处止步——头狼记得这个浑身生毛的「同类」,上月曾用掌力震断它三根肋骨,掌风里带着松树与檀香的气息。君宝纵身跃下,双掌拍出的竟是少林「伏虎拳」与道家「五禽戏」的混合招式,狼群在阴阳相济的掌风中呜咽退散,爪印在泥地踩出不规则的太极图案。
暴雨突至时,他躲进熟悉的溶洞。洞壁上的火把映出层层叠叠的刻痕:深的是少林「大力金刚指」的指印,浅的是道家「点穴术」的穴位图。角落堆着数十具野兽骨架,其中一具老虎胸骨上,清晰可见「至罡神功」刚劲与「太极」柔劲交织的裂纹——那是他昨夜与斑斓虎搏斗的杰作。
「呼——」洞外传来异响,君宝瞬间屏息,形如枯木。三名猎户举着火把闯入,腰间悬着的竟然是少林「方便铲」改制的猎具。「听说这山里有野人,指甲长过刀,一掌能拍碎牛头!」为首猎户的声音里带着颤音,火把照亮他袖口露出的「卍」字刺青。
君宝蜷缩在阴影里,看着猎户们在岩壁刻下「祈求达摩护佑」的符文。他忽然想起觉迟说过的「方便法门」,指尖不自觉地在膝头画出道家「避邪符」的轨迹——两种符号重叠处,竟在石壁投出类似「明王」的光影。猎户们惊惶退去,遗留的火把将他的影子拉得老长,看上去既像打坐的僧人,又似腾云的仙人。
月升时分,君宝坐在洞口梳理长发。水中倒影里,戒疤早已被新长出的头发覆盖,眉间却多了道与野兽搏斗留下的伤疤,形如新月。他摸出藏在石缝里的羊皮卷,上面又多了几行新批注:「与熊搏,悟刚柔之变;观鸟飞,明虚实之理。」墨迹未干,旁边用炭笔歪歪扭扭画着个举着禅杖的野人,正与一只老虎玩闹。
远处传来狼嚎,这次竟带着某种韵律。君宝闭目细听,发现与少林「达摩院晨课鼓」的节奏暗合。他起身舒展筋骨,双掌在月下划出圆弧,掌间带起的气流竟惊起一群夜鸟,它们扑棱翅膀的轨迹,正是他新创「虎鹤双形」的起手式。
当第一颗晨星亮起时,君宝忽然听见心底有个声音轻笑:「和尚不像和尚,野人不像野人,倒像是天地生养的一块活化石。」他低头看着掌心血肉模糊的茧子,那里既有少林武僧的厚茧,又有道家长者的纹路,最终在晨光中化作一枚模糊的「道」字——不是道家的「道」,而是「道路」的「道」。
山风卷起他蓬乱的头发,露出耳后若隐若现的「卍」字胎记。此刻,这个被猎户们传得神乎其神的「野人」,正用僧人的禅定目送流星划过夜空,又以道家的逍遥姿态跃向另一座山峰,脚印在露水上留下的,是佛道交融的奇妙纹路。
太和山紫霄宫的晨雾里,丘处机负手立在演武场中央,看着弟子们笨拙地比划「八卦掌」,眉头越皱越紧。大弟子李志常的「云手」抖得像筛糠,掌心连最基本的「劳宫穴」热气都未聚起,倒让丘处机想起少林寺厨房里揉面的火工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