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月风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6章 漕丁闹饷记(2),神探施公,清月风荷,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漕运衙门内,施公端坐堂上,面前堆满了厚厚的账册。烛火摇曳,将他紧锁的眉头映照得格外深刻。
贺人杰侍立一旁,时不时为施公添茶研墨。黄天霸则站在门外,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般不敢进来——自那\"桅杆情歌\"一事后,他羞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人杰,你看这里。\"施公突然指向账册一处,\"户部拨付的明明是足色官银,每两含银九成五以上,为何漕丁们却说领到的是掺了铅的劣银?\"
贺人杰俯身查看:\"大人,账面上确实没有问题。每名漕丁三两,共发放一千二百名,三千六百两整,都有签收画押。\"
施公冷笑一声:\"账是做平的,银子却是假的。这其中必有人做了手脚。\"他抬头看向门外,\"天霸,别躲了,进来吧。\"
黄天霸扭捏着走进来,脸上还带着窘迫的红晕:\"大人...那个...早上的事...\"
\"正事要紧。\"施公摆摆手,\"你去查查,这些漕丁领了饷银后,可有人去钱庄兑换过?若有,问问他们钱庄怎么说。\"
黄天霸如蒙大赦,连忙应声而去。施公又对贺人杰道:\"你去漕丁中打听,看有没有人记得发饷时的细节,尤其是装银子的袋子、箱子有何特别之处。\"
二人领命而去,施公继续翻阅账册。忽然,他目光一凝——账册最后一页的墨迹似乎比前面新些。他轻轻抚摸纸页,又取来其他几本对比,发现这本账册的装订线也有重新缝制的痕迹。
\"账册被改过...\"施公喃喃自语。
傍晚时分,黄天霸和贺人杰先后回来复命。黄天霸先报:\"大人,我问了十几家钱庄,都说近来有不少漕丁拿着成色不足的银子来兑换,钱庄只肯按七折收。有个掌柜说,这种掺铅的银子,多半是地下银炉私铸的。\"
贺人杰接着道:\"我问了几十个漕丁,他们都说领饷时银子是装在普通的麻布袋里,由漕运衙门的书吏一个个发放。但有个老漕丁说,他领银子时,发现袋子里有些银两底部刻着'永昌'二字的小印。\"
\"'永昌'?\"施公眉头一挑,\"这不是官银的印记。官银该有户部的'天启通宝'印记才对。\"
正说着,门外传来喧哗声。一个衙役慌张跑进来:\"大人,不好了!那个老漕丁赵大锤,刚才在码头失足落水,被救起时已经...已经没气了!\"
施公拍案而起:\"早不失足,晚不失足,偏偏在提供线索后失足?\"他沉声道,\"带我去看。\"
码头上,赵大锤的尸身已被捞起,湿漉漉地躺在木板上。施公蹲下身仔细检查,发现老人右手紧握成拳。他用力掰开,掌心里赫然是一小块碎银,底部隐约可见\"永\"字残迹。
\"果然如此。\"施公将碎银收好,又检查尸体,在赵大锤后颈发现一个细小的针孔,周围皮肤呈青紫色。
\"这不是失足,是谋杀。\"施公冷声道,\"凶手用毒针杀人,再伪造成落水而亡。\"
回到衙门,施公将线索串联起来:\"账册被篡改,官银被调包,证人被灭口。这不是小吏贪墨那么简单,背后必有主谋。\"他看向二人,\"天霸,你去查'永昌'印记的来历;人杰,你暗中监视漕运衙门那些书吏,看谁行迹可疑。\"
夜深人静,施公独坐书房,将案情反复推敲。忽然,窗棂轻响,一支飞镖破窗而入,钉在书桌上,镖上缠着一张纸条。施公展开一看,上面只有八个字:\"漕运水深,大人慎行\"。
施公冷笑,将纸条焚毁。威胁?他施不全办案多年,何曾怕过威胁?
次日一早,黄天霸带回重要消息:\"大人,'永昌'是城南永昌钱庄的私印。这钱庄表面做正当生意,暗地里却私铸劣银。更奇怪的是,钱庄东家陈永昌,与漕运同知李文焕是连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