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威国
82年的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章 威国,做个不一样的种地小地主,82年的鱼,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马琳后代也一直秉承这一原则。
潘飞本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兵,但命运却在他追随马琳前往威州的那一刻发生了改变。这一去便是整整三个月,期间经历了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和艰难险阻。
战场上,潘飞身先士卒,英勇无畏;平日里处理事务时又机智灵活,总能想出巧妙的办法解决难题。正因如此,他很快便得到了赏识,并被提拔成为了总旗。
不久之后,一名百户大人率领着包括潘飞在内的三个总旗兵,肩负起一项重要任务——接回马琳的家人。他们一路小心翼翼地前行,然而当行至三十里铺时,意外突然降临。一伙来历不明的恶徒将他们团团围住,刹那间火光冲天,喊杀声震耳欲聋。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其余同伴皆不幸遇难,唯有潘飞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敏捷的身手,侥幸潜入了客栈后院的池塘之中,成功躲过一劫。
待到那伙恶人离去,四周重归平静,潘飞深知情况危急,不敢有丝毫耽搁,独自一人冒着生命危险向马琳所在之处飞奔而去。经过一番艰苦跋涉,终于抵达目的地并将所遇之事如实禀报。
由于及时传递消息立下大功,此后潘飞深得马琳信任与器重。随着时间推移,局势逐渐稳定下来,最终马琳成功登基称帝。而潘飞也因其卓越功勋不断获得晋升,先是被提拔为校尉,后来更在天下安定之时获封为郡公,从此享尽荣华富贵。
此后,潘飞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立下了一条影响深远的家训:“本族之中,除却继承国公之位者能够习武之外,其余人等一律禁止投身武道。然而,族人可以选择文武兼修以强健体魄,但主要发展方向应为从文、从商或者从农。并且,每一代族人中从事武者所占比例不得超出一成。”
果不其然,自第二代皇帝登基伊始,便大力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除开那些必不可少的边防戍卫军队之外,国内的禁军人数竟然不足一万人,与往昔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而那潘家之人,自始至终都坚定不移地恪守着这条祖训,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地在众多领域里默默耕耘、奋力开拓。他们不畏艰辛,不惧困难,任凭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依旧初心不改。
经过漫长岁月的冲刷与磨砺,不断积累经验、沉淀智慧,终于迎来了家族的辉煌时刻。如今,当接力棒传递到第四代族长潘辰轩手中时,整个家族的荣耀已经被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巅峰!这位杰出的领袖人物凭借其卓越的才能和非凡的领导力,成功登上了威震朝野的高位——荣膺威国宰辅一职,并在内阁之中稳稳占据着仅次于首辅的第二把交椅!
遥想当年,与潘辰轩一同受封的共有三十五人之多。然而时至今日,这些人的后代子孙能够继续在军伍或朝堂之上崭露头角者,却已寥寥无几,甚至连一只手的数量都达不到。
当今之世,潘家乃是威震一方的大家族,其势力盘根错节、根深蒂固。而威国最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盐铁行业,亦有潘家的一席之地。就在一年之前,那一场针对大夏的盐铁价格提升风波,正是出自现任威国宰辅之手笔!果不其然,经过这整整一年的时间,凭借着盐铁生意所带来的巨额利润,潘家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且不说其他收益,单是其中一成的纯利便稳稳地落入了潘家的口袋之中。
与此同时,大夏派遣而来的使臣抵达威国之后,并未匆忙求见威国皇帝。相反,他们选择先在威国的都城之内潜伏下来,并暗中与众多来自夏国的商人们取得联系。这些人通过各种巧妙的方法和手段展开深入调查,誓要弄清楚导致本国盐价陡然上涨的来龙去脉。时光匆匆流逝,转眼之间已是三日过去。最终,所有线索都指向了一个关键人物——潘辰轩,原来他便是此次事件的始作俑者。
话说这大夏五皇子欧阳午良的师爷,作为大夏使臣,那可是费尽心思想要促成这笔交易。他通过自己错综复杂的人脉关系网,好不容易与潘家的商业话事人取得了联系,并精心准备了一份价值不菲、份量十足的厚礼。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师爷便怀揣着这份重礼,亲自登门拜访潘辰轩。
见面伊始,师爷便开门见山地向潘辰轩表明来意:“若是潘公子能够高抬贵手,将提供给大夏的货品价格降低至原来的七成,那么我们大夏不仅愿意将采购的数量增加整整一倍,而且还会额外拿出其中的一成分润给潘家。如此一来,对咱们双方可都是大有裨益啊!”然而,面对这样看似诱人的条件,潘辰轩却并未轻易点头答应。只见他微微一笑,淡定地回应道:“三成利方可成交,少一分都免谈。”就这样,由于双方在价格方面存在较大分歧,此次谈判最终以失败告终。
五日之后,师爷眼见形势紧迫,赶忙返回向五皇子欧阳午良禀报情况。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五皇子终于做出决定,表示可以再退让一步,最多给到潘辰轩两成利润,如果潘辰轩仍然坚持不肯让步,那就只能派遣大军压境,强行逼迫其就范了。于是乎,师爷又马不停蹄地带着新的条件去找潘辰轩商谈。
只可惜,这一次潘辰轩依旧态度坚决,丝毫没有松口的意思。无奈之下,双方第二次谈判再度破裂。正当师爷为此事一筹莫展之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得知了潘辰轩在商场上有个死对头——宰相刘智斌。师爷灵机一动,当即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与之搭上了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师爷向刘智斌提及此事并表示愿意给予两成利润时,刘智斌竟然毫不犹豫地满口应承下来。
自那时起,这场原本属于潘家和大夏之间的商业纷争逐渐演变成了威国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的明争暗斗。而那位狡猾的师爷,则躲在暗处不断地煽风点火,挑拨离间。一时间,整个威国朝堂被搞得乌烟瘴气,乱作一团,好不热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