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记忆很暖
土着与土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5章 记忆很暖,铁血西军:大宋杨家将后传,土着与土猪,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盐州。
杨元奇内心定了很多,白池短期不会有太大麻烦,西夏东路军哪怕有行动,目光也是盯着盐州北面那片大漠,那里才是他们核心利益所在。杨元奇也懒得把这个消息转给仁多保忠,仁多保忠在他们家族的核心问题上犹豫不定,总想着多占一点又不舍得放弃某些利益,迟早会被反噬。
西夏兀卒李乾顺一旦战略布局完成调整,东、中、西三线主力成型,他要解决的一个点一定会是盐州,最低限度是确保盐州漠北没有宋朝军事力量存在。宋朝这边对漠北有需求的只有仁多家族,只要仁多保忠不愿放弃他对家族精骑的绝对控制。
……
定边城,盐定路经略司。
中枢将朱勔调回开封,这不是一个正常的人事调动,这在赵佶这一朝又司空见惯。朱勔来定边不到半年,官职从通判提为副经略司,这还不到三个月,又高升回开封。
政事堂以仁多保忠为盐定路经略副使兼知盐州,这个任命源自盐定路经略司正在发挥它的效能,杨兴武在发布命令的过程中并未跳过经略司,这让大宋枢密院对此都颇多赞誉。既然盐定路经略司有用,那不妨把仁多保忠也拉进来。
……
开封蔡京达到了他的声势的顶峰。蔡京被授予为司空、开府仪同三司、安远军节度使,封为魏国公,一大堆从一品、二品的官职。至于正一品,大宋一般只给致仕的人或者追赠给死去的人。
蔡京这些年办成了几乎所有他想办的事情,内政不说,关于西北外事他主持的两项就竞大功。西北开边童贯一直在实现他的梦想,这里面有蔡京的功劳,童贯的任职本就有蔡京的帮忙,政策推行没有蔡京也不可能顺利。仁多保忠归宋更是竞全功,仁多家族举族内附,还搭上拿下盐州,这在蔡京最初的计划里并没有,只要仁多保忠归降他就完成了任务。
此刻的蔡京意得志满,别人看到的是他个人权势的顶峰,他看到的是自己更广阔的未来,赵佶对他信任有加。
蔡京不得不承认那个杨家有点道行,起码在仁多保忠归宋这事上,他清楚没有杨家的配合,这事波折会很大。联想当年高俅定边之行在开封也顺风顺水,他多少有些遗憾,杨家和他并不靠近。在弹劾杨家这件事上,他儿子蔡攸过于热衷,不过是一点小龌龊,何必和一个躲在西北的家族死磕。
……
蔡攸同样意得志满,他升任枢密院直学士,从一个小官到踏进高层,他用了短短不到三年。想想当年那个威震西北的章楶,直到平夏城一战竞全功,也就得授枢密院直学士。赵佶这一朝现在看似蓬勃发展,一切矛盾早已隐于其中。
蔡攸最开心的是这个职位本身,他是能介入大宋军事行动的。杨元奇当年那场事在别人看来是小事,在他看来是天大的事。关键不在于矛盾,而是杨元奇当时的处理态度,那是把他拒之千里之外。就算当时蔡家势微,他借着苏家横行霸道,他可以坚持他最后的选择。却没必要完全把他当猴耍,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轻视,在他看来,这已不是恶意,这是轻蔑,就是这个词。
蔡攸现在在枢密院任直学士,参与对西北战事的决策,这简直就是西北各路经略司的半个上级。将从中御,一切战略出自中枢。蔡攸悠然自得,盐定路很多事得过他的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