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冶铁技术
孤者自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4章 冶铁技术,惊?不是讲历史?古人开始输出,孤者自怜,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百多种!?
真不愧是以农立国,热爱种地的国家啊。
百姓们心中想起投影之前也夸过他们是农业大国。
但很快,他们就把注意力全放在了这后面几种农具上了。
省力,省时。
他们真的很难不心动啊。
特别是秧马跟代耕架这种不需要他们受身体上的苦的农具。
他们恨不得这种农具下一秒就能出现在他们眼前,而不是单薄地画在投影上面。
……
王祯没想到这里还有他的事。
他的家乡人才辈出,而他,不过是一个对农学跟印刷术感兴趣的普通人。
能被后世记住,真乃他的荣幸。
王祯站起来就往外走去,他可要跟好友好好说道说道。
……
唐,李世民郁闷中。
曲辕犁怎么不在他这个时期出现呢……
如果此时已经有了,他就不需要大张旗鼓地找人研究了。
转念一想,或许这个时候已经有了雏形也说不定。
听了这么久,他也明白了一件事。
如果想要一个王朝多方面发展,光靠朝堂上的官员你一言我一语可不行,这天下的百姓也该参与进来才好。
李世民摸摸下巴,心中想道,该颁布新的政令了。
……
明,朱元璋的心情不畅快了。
这最后一句话,到了明清就不怎么发展了,有点戳他心。
最主要是投影的语气变了!
有点不屑……朱元璋气愤地想着,就算他的大明在农具上发展不好,但肯定在别的方面有很大进步。
怎么就要用这种语气说明清。
他要证明他的大明也可以在农业上实现大的飞跃!
朱棣隐隐感觉明清两朝,好像干了什么不好的事。
否则投影之前那平淡的语气,怎么一到明清时,就变了呢。
尽管起伏不大,但他们可是做皇帝的,怎么可能听不出来。
命人整理好这部分内容,朱棣想到了那些同学们说的叫门天子。
他当时还好奇来着。
或许就跟那件事有关,难道明朝是因为那事才被清朝取代的吗?
……
「关于农具,除了它的发展进程,农具所用的材料也至关重要。
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冶铁技术,甚至是球磨铸铁在战国中晚期就被发明了。
(球墨铸铁,后端湾铸铁遗址首次发现脱碳窑。
它的综合性能接近于钢,所谓“以铁代钢”,主要指的就是球墨铸铁。)
到了秦朝,冶铁技术进一步发展,高炉炼铁成为了一种经济又有效的炼铁方法。
西汉早期,兴起了“百炼钢”技术跟铸铁脱碳钢。
百炼钢就是增加反复加热锻打的次数,提高钢的质量,百炼成钢的成语由此而来。
铸铁脱碳钢,汉代冶铁工匠把碳含量4%左右或者更高的铸铁,经过脱碳,让它通体成为高碳钢。
西汉中期,出现了炒钢技术。
炒钢打破了以前生铁不能转为熟铁的界限,让两个工艺体系得以连通,有了统一的钢铁冶铁技术体系。
西汉中后期,高水平的冶铁技术大幅度地提高了军队装备质量,而且汉朝的铁甲锻造技术不仅高,产量还多。
东汉后期,出现了水排,即水力鼓风机。
利用水排鼓风冶炼钢铁,生产农具,比用人力或者畜力鼓风更方便。」
百姓们后知后觉地发现,这个汉朝……怎么感觉发展的那么好呢。
前面说的那些农具,还有投影没有说的农具,好多都是汉朝发明的。
现在说冶铁技术,汉朝也发明了好几种法子。
作为汉朝时期的百姓,他们高兴地眯起了眼睛。
一脸骄傲的样子。
但随之而来的,是小屏幕上多个待看的视频。
众人感觉它好像是要从最开始的冶铁技术讲起。
一直讲到最新的技术。
因为他们看到了现代钢铁技术的字样。
……
秦(220),铁官瑟瑟发抖,他们已经能想到接下来他们的日子会过的有多么艰苦了。
(铁官,管理铁的冶铸事业的机构,有时也指官职。)
始皇帝必然不会放过这个技术。
正如他们想的那样,嬴政是越听越激动。
那位汉武帝能屡次击退匈奴,让匈奴不敢来犯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铸造之术有了极大的进步。
倘若大秦的铁骑也能用上上等的铁甲,就算不能在他的手下打下大片的疆土,也可在大秦危亡之际,延续大秦的国祚。
……
汉(200),刘邦的开心不过一瞬。
下一秒他的面色一僵。
投影说过,他继位后几乎处理了所有的异姓诸侯王。
现在除了韩信在身边,其他的异姓诸侯王都在各自的封国。
不管他们是否还忠于汉朝,忠于他刘邦,他都已经无法放心。
冶铁技术没讲之前,他换个策略慢慢削除异姓王就可以了。
但这个技术一出,一旦有人阳奉阴违,暗自发展,必然会对汉朝的统治不利。
刘邦的手搭在投影上,无意识地划着一旁的小屏幕,眼睛却悄悄观察着韩信的表情。
韩信并没有露出什么不妥的神情。
看来他能看到全部的冶铁技术。
刘邦更担心了,这意味着,其他的异姓王也能看到。
……
汉(127),刘彻正专心研究水排。
但他心中还有别样的担忧。
这样重要的技术,要是被其他诸侯王学去了,还不知道会出现什么动乱。
霍去病对此兴趣满满,他舍弃了自己爱听的征战频道,回到了冶铁频道。
这可是能给他造出质量更好、刀锋更加锋利的武器的技术。
……
「到了三国时期,百炼钢的技术进一步发展。
当时上好的铠甲用的就是百炼钢的技术锻造。
据说,诸葛亮还发明了一种叫“筒袖铠”的铠甲,它不仅能抵御一般的锋矢,甚至是用660kg力的弩也不能射透,可以反映出这个铠甲的防护能力有多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