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阻力
最后一个修仙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99章 阻力,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最后一个修仙者,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科学院陶瓷分院。
研究员戴亭走出研究室,看到正在外面点名集合准备下值的分院助手,从昨天的十八个变成了今天的十四个,忽然间就没了继续研究的心思。
他放下手中只烧制了一半的一个小土坯,自己去更衣室里换了衣服,也打算下值了。
早还在国师还兼任科学院院长时,科学院内就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
比如每个分院的研究员的权利,以及分配给他们的助手,和他们分院所能获得的资源额度——这里的额度不仅是研究经费的大小,也包括一些项目场地的申请和物资的供应顺序,甚至还包括了一些脸面。
然而陶瓷分院虽然在科学院依旧是个大院,但所有人都感觉得到,他们的重要性正在渐渐下降。
理由也很简单,陶瓷在吃透了龙窑、青瓷等等方面的技术后,对社会进步的促进力度已经不足了。
“不就是能把东西做得好看点?”
这是绝大部分人的认知。
于是陶瓷分院以前的匠人学徒、如今的研究助手们一个个的都“升官”了,他们往往在掌握足够去各地当技术指导的能力后就被下放,还留在分院里和他们这些研究员一起研究陶瓷技术的人也一个比一个少。
在许多人眼中,陶瓷用品是日用品,陶瓷分院只要保证大秦各地相关工厂的技术就可以。
其他的?
科学院资源应该交给更重要的分院。
可戴亭这些研究员们觉得未必是这样,陶瓷绝不会仅仅只能用于日常消耗这方面,它应该有更广阔的前景。
于是所有研究员都憋了一口气,他们必须要拿出新的研究方向才能证明自己。
只是到今天,他们依旧没什么起色……
戴亭也下值了,身为研究员的他,只要遵守保密条例和科学院的工作制度,其他方面的自由度很高,他可以想摸鱼就摸鱼、到点就走人下班——只要你能承受得住其他人的白眼。
今天的戴亭心情不好。
不仅是因为发现自己所在的那个研究室的助手又少了几个,还有陶瓷这个方面的技术好像陷入了瓶颈。
国师最开始指导他们做的确实惊为天人,但那是有明确方向的,他们只需要在材料、步骤、技术等方面找到正确答案就行。
可现在,吃透国师给的那些技术之后,他们依旧没有搞出太大的创新。
其实不仅是他,科学院所有分院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技术停滞’。
院长告诉他们,这才是正常的,因为国师不可能当他们所有人的导师,他们要自己成为大秦的先驱。
然而技术停滞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实验的增多,试错成本的不断上涨。
所有成员加起来不到五千人的科学院,所耗费的钱财在所有朝廷机构中,却仅次于人数数十万计的军部和工部,超过了吏部位居第三。
戴亭带着忧愁离开了科学院,沿着水泥马路朝着家的方向走着。
他其实买得起马,但他考虑家离科学院只有不到半个时辰的脚程,便将钱省下来了,同时给自家和弟弟家换了一遍家具、翻新了房屋,还给弟弟家添了一头耕牛。
许久后,他离开了水泥路,走上了一条土路。
哪怕是咸阳城衙门,也暂时没阔气到给所有道路都铺上水泥的程度,所以他回村里依旧要走很长一段土路。
还没回到家,仅仅到村口,他就看到了自家夫人。
她和几个同村妇女一起在那商量着什么。
他走过去,和其他人打了个招呼,与妻子一起回了家。
路上,妻子说朝廷今天有人来摸排走访了,看她们这些女子有没有意愿参与到一些轻工业和手工业工厂里去。
戴亭顿时有些惊讶。
秦国的朝廷信用在商鞅变法之后就立起来了,并且在历代秦国君王的努力和秦法的共同作用下,这个信用一直坚挺,如今的嬴政时代更是因为有李缘的出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朝廷突然间派人来摸排走访,这几乎是一个摆在明面上的信号:另一场变革要来了。
“朝廷这是想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也能为家庭出点力吧?”
妻子略带憧憬的说道:“肯定是大王和国师谁要办的,只有他们才是为我们好;以后农闲时,我也可以去赚点钱了,我们家的税早就够了,我也不能让你一个人太累,这下……”
戴亭默不作声。
他其实不在乎这个,身为研究员的他,不仅可以说是村中首富,也是村里地位最高的人。
哪怕只有他一个人在科学院做事,也绝对饿不着自己的亲人。
只是国师出现后到今天,秦国几乎每个月都不一样,谁知道明天朝廷就有什么大政策变动?
所以对这种事,他早有心理准备,秦国绝不会一成不变。
但他默不作声,不代表所有男人都和他一个想法。
同村的另一户人家里。
另一个在商行当差的小厮家里,他就对自己妻子的想法很不认同。
他本就是商行中的一员,虽然只是个底层员工,但也远比一般家庭有钱,他并不认为自己家里窘迫到了需要妻子出去做工的程度。
“若需要妻子出去养活,与赘婿何异?”
“赘婿连工厂都进不了,朝廷许多机会也享受不到;可朝廷现在是允许我们出力,这是两件事啊!”面对丈夫的不解,女人也只能搬出朝廷来说话。
“这样让别人怎么看我们?”丈夫说:“现在那些厂里的女工有几个?大部分可都是朝廷女婢和一些犯官女眷,你难道想和她们为伍吗?”
“我只是想赚点钱。”
“我们不缺钱,我跟随掌柜的他们下乡一次就能赚十几钱,每个月的工钱是我们以前一年才能赚的。”
女人没说话,只是倔强的说了句:“反正朝廷是为我们好。”
……
国师府。
张苍坐在属于自己的屋子里,看着面前这十几份刚上交来的民间舆情报告,许久都没有说话。
好消息,社会阻力远比预期的要小。
坏消息,阻力大部分都来源于一些相对有地位的家中人。
普通穷苦家庭里,妇女们对此都喜闻乐见,农闲时分一来,她们除了织布、种菜以外就只剩下照顾孩子老人了;加上织布技术和纺织厂的出现,以至于布匹价格和这方面的税收都降了许多,她们就更感到不适应了。
男人们对此也没什么意见,以前国师没出现之前,农忙时节一来,别说女人,哪怕小孩都要下地干活,不然交不起税赋吃不起饭苦的是自己;眼下能多一份活计,他们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
只有部分在之前这一两年间有了些许家产、也在民间小有地位的人,他们比较反对自家的女人也出去劳作。
张苍拿着这些报告左看右看。
“自家不需要女人出去劳累”“家中有余钱何必受累”“女子不适合劳作”等等借口都只是表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