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秦为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43章 兵临南京局势起,水浒超凶凶,书山有路秦为静,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南京…南京…失守了!”斥候终于吐出了最后几个字,然后一头栽倒在地,昏死过去。
晁雄征猛地站起身,帐内的烛火摇曳,映照着他阴晴不定的脸。
失守了?
怎么可能!
他原以为会有一场恶战,做好了啃硬骨头的准备,却没料到辽军竟然不战而逃,还顺带劫掠了南京城!
这算什么?
打了胜仗后的庆祝活动吗?
一股怒火在他胸腔翻涌,像要炸裂开来。
他一把抓过桌案上的地图,粗糙的纸张在他手中发出“咔咔”的声响。
南京失守,耶律大石护送萧太后逃窜西京,萧干则带着奚族骑兵满载而归……这局面,比他预想的还要糟糕。
“殿下,”吴用轻咳一声,打破了帐内的沉寂,“辽军此举,恐怕并非单纯的劫掠。”
晁雄征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心中的怒火。“军师的意思是?”
“辽军主力溃败,如今人心惶惶。萧干劫掠南京,除了补充军需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安抚军心,鼓舞士气。”吴用顿了顿,目光落在地图上代表西京道的那个点上,“而耶律大石护送萧太后逃往西京,恐怕是另有所图。”
晁雄征眉头紧锁,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敲击着。
西京道,是大梁与辽国交界的重要战略要地。
耶律大石此举,无疑是在逼迫大梁做出选择。
“殿下,臣以为,辽军此举,实乃困兽之斗。”张叔夜沉声道,“他们想利用萧太后和西京道,来牵制我军,为他们争取喘息之机。”
晁雄征眯起眼睛,他明白,这场仗,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
大梁的骑兵数量远不如辽国,即便有飞船监控,但三万铁骑的骚扰也足以让他们焦头烂额。
更何况,辽军的步兵战斗力也不容小觑。
“练兵!”晁雄征猛地一拍桌案,语气坚定,“必须尽快练出一支强大的汉人骑兵!”他想起了宁夏路,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训练骑兵的绝佳场所。
再加上兵部新颁布的骑兵退役军制,可以吸引更多有经验的老兵加入。
“殿下英明!”卢俊义抱拳道,“臣愿前往宁夏路,负责训练骑兵!”
晁雄征点点头,目光扫过众人,“诸位,此战关系到大梁的生死存亡,我等必须全力以赴!”
帐内众人齐声应道:“臣等誓死效忠大梁!”
旌旗招展,战鼓雷鸣。
晁雄征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南京城。
残破的城墙,焦黑的街道,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血腥味,无一不在诉说着这座城市刚刚经历的浩劫。
城门口,南京城的汉官,以及部分契丹、奚族官员,早已恭候多时。
他们一个个面带忐忑,看着缓缓逼近的大梁军队,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确定。
晁雄征骑在高头大马上,目光如炬,扫过众人。
他的脸上没有一丝喜悦,只有深深的凝重。
他知道,这场战争远没有结束,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一个年迈的汉官颤巍巍地走上前,躬身行礼:“恭迎太子殿下!”
晁雄征翻身下马,走到那汉官面前,沉声道:“老人家,受苦了。”
老汉抬起头,浑浊的眼中满是泪水。
他颤抖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却又哽咽住了。
“大梁的军队,是来保护你们的。”晁雄征拍了拍老汉的肩膀,语气坚定而有力。
老汉激动地点了点头,老泪纵横。
周围的官员们也纷纷跪下,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人群中,一个契丹官员偷偷地打量着晁雄征,他悄悄地拉了拉身旁一个奚族官员的衣袖,低声说道:“你说……”### [发生事件]南京道的契丹、奚人因大梁政策安心留下,汉人看到大梁军队激动落泪(感动)
晁雄征的马蹄踏在焦黑的街道上,蹄声清脆而坚定,仿佛在宣告大梁军的到来。
城门口的汉官们纷纷俯首行礼,而一旁的契丹、奚族官员虽然面带警惕,却也被大梁军的气势所震慑。
晁雄征从马上一跃而下,走到那年迈的汉官面前,轻声说道:“老人家,受苦了。”他伸手拍了拍老汉的肩膀,语气中充满了真诚和关怀。
老汉抬起头,浑浊的眼中满是泪水,颤抖着嘴唇,终于哽咽着说道:“殿下,您来了,我们终于有救了!”
周围的人群中,汉人们纷纷跪下,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震耳欲聋,让整个城市都仿佛为之震动。
晁雄征的心情复杂,既有欣慰,也有沉重。
他知道,这场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但至少,南京道的百姓们看到了希望。
契丹和奚族的官员们彼此交换了一个复杂的眼神,其中一人小声说道:“大梁军的纪律严明,手段高明,我们恐怕得另寻出路了。”另一人则摇了摇头:“我们还是先看看大梁的政策再说吧,或许能有转机。”
晁雄征的目光掠过这些人,心中有了定计。
他转过身,对身边的卢俊义轻声说道:“传令下去,所有大梁军不得骚扰百姓,违者严惩不贷。”卢俊义躬身应道:“是,殿下!”
### [发生事件]大梁将士拒绝百姓好意,执法队员巡视,军队开进南京秋毫无犯(纪律严明)
晁雄征的命令很快传达到了每一位将士的耳中。
大梁军的士兵们整齐列队,步伐坚定,沿着街道缓缓前行。
沿途,南京城的百姓们纷纷拿着食物和水,试图感谢这些前来解救他们的英雄。
然而,每一名士兵都坚定地谢绝了百姓的好意,他们的一名士兵对一个手捧食物的老妪说道:“老奶奶,我们是来保护你们的,这些食物还是留着给你们的家人吧。”老妪
大梁军的执法队员不时在街道上巡视,确保每一项命令都被严格执行。
他们的眼神锐利,手腕坚定,任何试图违反军纪的行为都无处遁形。
一名试图私自取走食物的士兵被当场抓获,执法队员毫不手软,立刻将其押解至军法处。
夜晚,南京城的街道上依然有一队队士兵在巡逻。
他们手中的火把在夜风中摇曳,映照出一张张坚毅的脸庞。
晁雄征站在城楼上,俯瞰着这座刚刚经历浩劫的城市,心中充满了使命感。
“殿下,南京道的局势已经稳定,百姓们对我们的到来非常欢迎。”吴用的声音在背后响起。
晁雄征转过身,点了点头:“军师,下一步,我们要着手制定南京道的国策,确保这里的百姓能安下心来。”
### [发生事件]大梁制定南京道国策,多数人欢迎,少数利益受损者翻不起浪(平静)
第二天,晁雄征召集了南京道的各级官员,以及部分百姓代表,宣布了大梁的国策。
城楼上,晁雄征的声音清晰有力,传遍了每一个角落:“诸位乡亲,父老,大梁军的到来,是为了恢复这里的秩序,保护这里的安宁。我们将实行一系列政策,确保大家的生活能够尽快恢复正常。”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诚意,赢得了现场大多数人的掌声。
一名汉官代表激动地说道:“殿下英明!我们愿意追随大梁,共赴国难!”
然而,也有一些既得利益者对新政策心存不满。
一个契丹官员偷偷拉住晁雄征的随从,低声说道:“大梁的政策对契丹人不公平,我们可能要另寻出路了。”那随从冷笑着回应:“殿下自有定夺,你还是先想想如何保住自己的小命吧。”
这些少数的心存不满者虽然心怀怨念,但在大梁军的强大势力面前,他们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浪。
晁雄征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些动向,但他并不担心。
他知道,只要大多数百姓支持大梁,这些人就翻不起什么大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