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此计定是出自那人之手
清闲艺术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0章 此计定是出自那人之手,三国:我只想睡觉,却成曹魏军神,清闲艺术家,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此计定是出自那人之手
"怎会如此?"</p>
"甘宁岂会疯狂至此,做出这等离奇之事?"</p>
竹简所述,甘宁率军尽弃江夏,曹军无一留驻。</p>
江夏,已成空城,随时可取。</p>
但这究竟意味着什么?</p>
江夏之战,筹备良久。</p>
谋士们呕心沥血,推演无数,策略既定。</p>
然而,战云密布之时,甘宁竟撤?</p>
此举,岂非要众人努力化为泡影?一切辛劳,仿佛成空。</p>
刘备镇定心神,对孔明与士元道:“你二人以为,甘宁此举何意?”</p>
他满心困惑,不解甘宁何故舍弃江夏。</p>
此举实在出乎意料,甘宁亦非泛泛之辈,其中必有蹊跷。</p>
然刘备思索多时,仍未能洞悉甘宁用心。</p>
“主公!”</p>
“近日江夏所传情报,你可还记得?”</p>
在三国纷扰之时,我本意只图安歇,却意外成为曹魏眼中的军神传奇。</p>
诸葛亮轻摇羽扇的动作戛然而止,神色凝重地望向刘备。</p>
“甘宁调动兵马,已将江夏粮草尽数运往江陵。”刘备应声道。</p>
“是否因惧怕江夏落入我等之手,故而提前转移?”刘备点头。</p>
“确有此虑,吾初时亦如此认为。”</p>
“但今日之事,让吾察觉其中蹊跷。”</p>
诸葛亮眉宇紧锁,“甘宁非但运走了江夏粮草,更撤走了所有守军,仅余空城一座。”</p>
“如此江夏,虽有地而无兵无粮,主公即便得之,又有何用?”</p>
“犹如鸡肋,食之无滋味,弃之又可惜。”</p>
诸葛亮摇头苦笑,满心无奈。</p>
甘宁之策,实在高妙,似早料定我军会攻江夏,索性放手,既避损失,又保实力,更兼得城中资源,一举两得。</p>
待曹操大军南下,兵力充沛之下,取江夏易如反掌。</p>
此等弃城保全之策,堪称绝计。</p>
慢着……</p>
此计,非浅薄之人所能筹划。</p>
莫非,曹操之谋士并未北归,而是潜藏于荆州?</p>
若真如此,局势堪忧。</p>
正当诸葛亮踌躇之际,刘备却语出惊人:“军师,吾等目标仅为江夏,得江夏,两郡合一,我军实力大增。”</p>
“无兵可募,无粮可耕,春耕在即,挨过此时,百姓粮草自足。”</p>
“何来鸡肋之说?”</p>
闻刘备此言,诸葛亮知其未察其中阴谋,连忙解释道:“主公,我军仅七八万众,守庐江已显捉襟见肘,江夏空城,更无法增兵。”</p>
“若分兵,庐江、江夏皆防线空虚,江东或乘虚而入。甘宁或许另有图谋,欲趁我军不备,一举夺两城。”</p>
看似白送江夏城,实则暗藏削弱我军之策,便于各个击破。</p>
刘备闻言,不禁倒吸一口凉气。</p>
“甘宁此计,真是狠毒至极!”</p>
“多亏军师提醒,否则我又要落入陷阱。”</p>
刘备心中余悸未消。</p>
“军师,那我们现在该如何?难道任由江夏闲置?”</p>
诸葛亮摇头。</p>
“江夏必取,但需万全之策,既要防曹军,也要惕江东。”</p>
刘备陷入沉思,等待诸葛亮下文。</p>
此时,传令兵急入。</p>
“主公,曹军送来圣旨。”</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