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钢叉一副,百二十斤
贰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三章 钢叉一副,百二十斤,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贰林,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满月的热闹散了,村子便又落回那份静。</p>
正是农闲时节,田里没几桩急事。</p>
那些坐不住的青壮,三五一伙地钻进山林里去了。</p>
姜家地里头,那点春麦长得精神。</p>
三亩果林、五亩药草,春光底下也都吐绿翻新。</p>
每日浇浇水,除除草,花不了多少心思。</p>
可姜义也没真闲着。</p>
眼看柳秀莲身子骨恢复了些,便一头扎进桩功的传授上。</p>
教得耐心,招式拆得细。</p>
口头话不多,手上却时时扶正她的姿势,让她体会那股从脚底生起、顺脊椎直上的气力。</p>
柳秀莲倒也不是笨的,虽慢些,姿势也略嫌软,但站上几炷香功夫,肩背间竟也有几分沉稳劲儿。</p>
这一日,教完桩功,又去地头转了圈,看着山风吹麦浪,心下有些闲气浮起。</p>
回院靠着屋墙坐下,掰着指头盘算,该往何处去寻些营生。</p>
山脚下那片荒地,已开垦得七七八八,能种的都种上了。</p>
再往上,便是正儿八经的后山了。</p>
那地方古怪,树长得密,风透着阴,进去一炷香,人就觉着犯困,头也昏,不是个正经去处。</p>
至于村里那点零碎地头,也都早有了主儿,打不得什么主意。</p>
地,是扩不成了。</p>
接下来,要么下笨功夫,深耕细作,把那几亩坡地好好拾掇。</p>
要么,就得琢磨些旁的营生。</p>
比如村里常说的,熬糖、煮盐,或是酿酒的手艺。</p>
只是那等细作活儿,姜义一个前世搞土木、今生抡锄头的主儿,听起来就两眼一抹黑。</p>
正盘着心思琢磨法子。</p>
院外忽地传来一声招呼,嗓音里带着老实巴交的厚劲儿:</p>
“姜老弟,在家歇着呢?”</p>
姜义一听,不用看也知道,准是村头那位唐铁匠。</p>
这位打小就在村里敲打农具,谁家锄头断了、犁头缺了,十有八九都得找他。</p>
姜义种地那股子猛劲儿,锄头耗得飞快,自然少不得与他打交道。</p>
熟人见面,自然不拘礼。</p>
姜义抹了把手,从院里迎出来,笑着把人让进了院。</p>
老唐也是爽快人,先寒暄两句,问了问新添的娃儿,又夸姜家那几亩田,打理得像模像样。</p>
待见姜义这会儿确实没事干。</p>
他这才咳了一声,搓了搓那双满是老茧、指缝带锈的铁匠手,脸上带了点实诚劲儿。</p>
“老弟,不瞒你说,今儿来,是想托你帮个忙。”</p>
他这话说得直,声也粗,一听就是平日吼着炉火喊出来的嗓子。</p>
“接了桩大活儿,要几样趁手家伙什。料子沉,活计重,扛起来真是够呛。”</p>
他说着说着,目光往村子西边一撇,语气里便多了几分无奈:</p>
“你也知道,村里那帮后生,眼下农闲,全钻山里头了……”</p>
“寻思来寻思去,这村里论把子力气,真还就你姜老弟靠得住。”</p>
言下之意,是瞧上了姜义这副扎实身板。</p>
姜义心头轻轻一动。</p>
正愁家里缺些贴补,不想这活计自己找上门来了。</p>
面上不显山不露水,稳妥起见,还是得先问问清楚。</p>
“不知是打些什么物件儿,怎的就要老哥这般费劲儿了?”</p>
姜义眼神里带着探询。</p>
老唐向来不藏掖,一听便乐得开口,说得倒也爽快:</p>
“是村外山里头,刘家庄子托我打的。”</p>
他说着,声音低了几分,往前凑了半步:</p>
“刘家老爷子点名要的,钢叉一副,打足一百二十斤,实打实的硬家伙。”</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